墨的艺术《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inks art.docx

墨的艺术《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inks art.docx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墨的艺术《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inks art

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 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梅娜芳 古希腊的艺术观念——文献的价值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 第一章 晚明文人的趣味:墨之为艺术 第一节 徽墨的兴盛…………………………………………….….… 1 第二节 万历时期徽墨装饰风格的转变…………………….….…… 7 第三节 晚明徽墨功能的转变……………………………….….…… 25 第二章 程君房与方于鲁 第一节 中山狼的故事………………………………………….….… 32 第二节 程君房生平……………………………………………..…… 43 第三节 方于鲁生平………………………………………….…….… 49 第四节 恩怨与竞争………………………………………….….…… 54 第三章 《方氏墨谱》、《程氏墨苑》的编撰与推广 第一节《方氏墨谱》……………………………………………..….. 63 第二节 汪道昆与《方氏墨谱》…………………………………..… 67 第三节《程氏墨苑》………………………………………….….….. 74 第四节 墨工与文人………………………………………………..… 80 第四章 《方氏墨谱》、《程氏墨苑》的成就 第一节 历代墨书………………………………………………..…… 87 第二节 图谱式的《方氏墨谱》………………………………..…… 96 第三节 百科全书式的《程氏墨苑》……………………….….…… 100 第四节 《程氏墨苑》中的西洋版画…………………………..…… 104 结论 ……………………………………………………………………….. 123 附议………………………………………………………………………… 125 参考文献…………………………………………………………………… 135 致谢………………………………………………………………………… 144 PAGE PAGE 1 摘要: 本文以晚明徽州制墨家方于鲁和程君房及两人所编《方氏墨谱》、《程氏墨苑》 为研究对象。首章从墨模雕刻工、画家和制墨家的角度探讨徽墨装饰题材在万历 年间骤增的原因,试论墨从实用品到艺术品的功能转化。次章缕析方于鲁和程君 房的私人恩怨及双方长达数十年的墨业竞争,以证程君房笔下之“中山狼”非专 指方于鲁。第三章梳理《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的编撰与推广,论证文人在 墨谱推广中所起之助益。通过方、程两人与众文人的交游,兼论晚明工匠地位提 升的问题,证明与文人并坐论理的是具有文人气质之工匠而非普通工匠。第四章 试论《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的成就。与其它墨书相比,两书作为墨样图集 在编排体例上具有明显的图谱特色,显示了编者的雄心抱负。《程氏墨苑》中还 收录了四幅天主教版画,本章第四节试分析利玛窦有意识的篡改经文,并将圣母 像称之为“天主”的原因。 关键词: 墨 方于鲁 程君房 《方氏墨谱》 《程氏墨苑》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covers the subjects of two Hui-chou ink-makers, Fang Yü-lu and Ch’eng Chün-fang, in late Ming China, and their Fang-shih Mo-p’u and Ch’eng-shih Mo-yüan. Chapter one analyses the causations of affluent and flamboyant designs of ink-sticks in Wan-li period in terms of ink-mold carvers, painters and ink-makers. And discusses how the function of ink-sticks transformed from utility to art works. Chapter two describes the kind and enmity and competition in ink-making between Fang Yü-lu and Ch’eng Chün-fang. And prove the so called “Chung-shan lang” in Ch’eng Chün-fang’s writing did not necessarily refer to Fang Yü-lu. Chapter three expatiates on the compil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Fang-shih Mo-p’u a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