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创业环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DOC

优化创业环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化创业环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

优化创业环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崔传义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激励大众创业创新,以形成发展新动力之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提出三年行动计划纲要。这促使我们结合新的发展阶段,审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情况、特点和趋势,认识它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部分,对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带动就业增收,促进区域、城乡、工农协调发展的作用,进而把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放在战略位置,尊重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愿、选择和主体地位,探索市场机制下的创业发展规律,优化政策、体制环境和公共服务,让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合力打开新的局面。 农民工返乡创业增长加快、内容丰富、一举多得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民打破城乡分割跨地区流动、进城务工的一种后续选择和创造。改革以来,我国农民第一步实行农业家庭承包,发展农业解决温饱,并解放出亿万农业富余劳动力,接着为就业增收开始了农业国工业化背景下的转移就业。条件好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就近转移,欠发达地区难以这样做,就走出家园,到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务工。外出农民工为加快工业化化出了贡献 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受到部分不发达地区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关注,那时数量尚少。进入新世纪,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加快,中西部发展条件改善,一个农民工回乡创业潮悄然兴起,打破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速度放缓、结构调整的换挡期,在全面推进改革、创业环境趋向改善的情况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增长进一步加快,内容不断丰富,受益民众范围不断扩大。 1、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12年以来返乡创业增长加快。对近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增长,200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了百县调查,301个村返乡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23%,返乡农民工中创业的占13.8%。在1990年前创业的极少,1990-1999年创业的占30%;2000-2007年初创业的占2/3,年均创业人数比90年代增长近2倍。此后,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2012年以来,农民工回流与创业的增长进一步加快,多是夫妻一起在外打工,回乡共同创业。 2、返乡创业内容丰富,路径不断拓宽。对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容、形式、路径,《意见》做了很好的概括:一是顺应产业转移趋势,利用家乡比较优势,将务工地的产业转移到输出地。有的是原来在发达地区劳动密集企业打工,回乡创办类似企业;有的在打工地已经创业,转移到家乡;有的是引领自己打工的企业到家乡办分厂,自己做经理。二是借鉴发达地区的产业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提升本地产业。三是借助家乡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产品、工艺,创业兴业,参与区域化、专业化、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实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租赁土地,投资发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成为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是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网上开店,将农村与城市的产销供求直接对接,投资小,成本低,出现“淘宝村镇”。“互联网+农+工+商”,使小农户、小企业连通大市场,扩大了创业就业空间。 3、创业以个体、私营为主,规模小,数量大。据调查,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个体、私营分别约占7成和2成,产权清晰,自主灵活;以小微企业为主,初次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近7成;用工在2人以下的约占4成。企业虽小,但数量庞大。根据大量调查归纳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及近年情况推算,到2014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约为800万个左右,不计入个体工商户也有近200万户。 4、返乡创业延续了向工业化、城镇化的转移,部分创业者已成为城镇居民。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容,但总体是延续外出打工开始的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不是倒退。据百县调查,农民工返乡创业从事二三产业的占2/3,创业、居住半数是在小城镇,创业者已落户城镇的占13.5%。同是这项调查,农民外出就业30年累计户口迁入外地的仅相当现有外出就业总人数的1.7%。返乡创业突破城乡二元体制落户城镇领先于外出就业。 实践证明,农民工返乡创业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第一,返乡创业把人力资本、资金等引入输出地,促进工业化向西扩展、向下延伸,补区域、城乡发展的短板。农民工的流出地多是传统农区,很多因素制约工商业发展。青壮年外出打工获得劳务收入,但当地非农产业落后、就业机会少、农民收入低的状况没有改变。农民工返乡创业突破了这种局面。他们把在发达地区获得的资金和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入家乡,成为推动当地主要是乡镇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发展的“草根”力量。据调查,很多乡镇个体、合伙的小企业大群体,是由返乡创业农民工先搞起来的,他们点燃了那里非农产业的火种,一些小企业雨后春笋般生发出来,铺垫着工业化的发展基础。少数地方返乡创业起步早,已培育形成了县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