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095135 )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PDF
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095135)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章 学位授予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领域概况与培养方向
一、领域概况
本学科(学位点)依托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广东省一级攀峰重点学科)、广
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共与地方共建食品加工技术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
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广东省畜禽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食品安全应急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食品安全检测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学和科研条件优越。本学科(学位点)拥有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等优秀教师组成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并于
2010 年度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本学科(学位点)基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
问题进行研究和开发,着重解决包括果蔬、农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及安
全性评估。通过自主创新的研究开发,以工艺、工程、装备一体化形成一个多种技术支撑、
与加工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密切关联的工程技术体系和产业链,促进食品安全监测及评价、
食品加工、饲料加工、食品综合利用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
级。本学科(学位点)在国内外具有鲜明特色,学科排名国内前茅。
二、培养方向
1.食品加工、保藏与包装
在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研制、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应用、
功能因子的功能评价和作用机理以及功能食品、大健康产品的生产关键技术等领域开展科学
研究与人才培养。本方向特色与优势在于与国内知名大型食品、保健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
学研合作关系和平台,深入企业生产实践,对接企业生产需要,培养契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2.食品营养与安全
在食品营养因子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功能的结构效应关系、营养因子的开发利用、食品
加工过程中危害物形成机理与控制技术、食品危害因子免疫检测技术、仪器精准分析技术以
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3.食品生物技术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物质分离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工
作,并培养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本方向特色与优势在于具有校内与校外生产型实习基地
构成的完备的实习实训系统。
4.食品新原料与功能性食品
在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研制、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应用、
功能因子的功能评价和作用机理以及功能食品、大健康产品的生产关键技术等领域开展科学
研究与人才培养。本方向特色与优势在于与国内知名大型食品、保健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
学研合作关系和平台,深入企业生产实践,对接企业生产需要,培养契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第二部分 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硕士生应追求真知,崇尚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备良好的学术潜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备较全面的食品加
工与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
能对本学科领域涉及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进行鉴别、分析,并通过科学实验加工解决,初
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监测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能够以书面和口头的方式总结和评价科学
研究的价值,清楚地汇报科研成果。
2 、学术道德
本学科硕士生应在所有专业活动中,尊重他人的工作,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研究伦理,
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抄袭、剽窃、侵吞或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及
注释;严禁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或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一稿多投或改头换面重复发表等不
良现象;遵纪守法,不做违背国家法规之事。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学科硕士应较系统地掌握食品加工与安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能较深入地了解本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技术和实践
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比较熟悉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运
用该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开展本学科的新工艺、新理论、新产品研究和检测实践,具
备良好的科研、设计、教学和检测实践能力。
三、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环节一般在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完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