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疏浚与川盐(仁岸)入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水河疏浚与川盐(仁岸)入黔   摘 要:张广泗上疏朝廷,于乾隆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闰三月,首浚赤水河,疏通68处险滩,使川盐由四川合江经赤水河到仁岸茅台村,运输路程大大缩短,盐价渐平,对黔人“斗米斤盐”之负担有所减轻,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文中还对赤水河源流及遵义知府陈玉是否参与赤水河疏浚、吴登举之死等问题,均有论述与考辨。   关键词:赤水河 疏浚 川盐入黔   中图分类号:K249.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4-50-54   清朝承袭汉唐以来食盐专卖制度,禁止私营,民间俗称“官盐”。同时清代对于食盐产区向销售地域,作了规定。《清史稿?食货志》“盐法”条下载明,除蒙古、新疆外,对内地产盐十一区:长芦、奉天、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河东、陕甘,作了销售划分。由于贵州不产盐,按“盐法”规定,由广东、四川所生产之盐,销售贵州。四川行销黔省之盐总称边岸,通过边岸四路,即所称仁、永、綦、涪四岸进入贵州,由仁岸进入贵州之盐,就由赤入河运输到仁岸茅台村再转入贵州各地。   张广泗奏请疏浚赤水河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南岸的一级支流,它的发源地及在贵州境内的“河长”各书有不同的记载。仅举三书。199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地理》谓:赤水河“有二源:西源在云南镇雄境内;南源在毕节青场。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干流全长523.5千米,其中,省内河长450千米。”2005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百科全书》谓: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威信县雨河乡,干流进入贵州西部毕节市后成为川黔界河,流经金沙县、习水县、赤水市后,在合江汇入长江。全长378千米,其中贵州境内299千米。”200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第六版)谓:赤水河“源出云南省镇雄县,经贵州省赤水市到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长523千米”。《辞海》所载的发源地与干流长度,与《贵州省地理》一书,略有少差别但较吻合。而《贵州百科全书》与上述的书差别较大。在科学测绘发达的今天,这样大的差别,使人很难理解。   乾隆十年,时任贵州省总督兼巡抚的张广泗(当时贵州专设总督)派凯里营都司刘奇伟、威宁吏目王步云、遵义县县尉诸曜、镇远标外司张贵四人,就疏浚赤水河进行勘查,四人将赤水河流域滩险勘查后,绘图向张广泗汇报,张广泗即上奏朝迁,请疏浚赤水河。当时张广泗请求疏浚赤水河的目的,还不是川盐入黔的问题,而是贵州所产之铜、铅如何运出的问题。乾隆十年四月庚申(1745年5月19日)工部即答复:“贵州总督张广泗疏称,黔省威宁、大定等府州县,崇山峻岭,不通舟楫,所产铜、铅,陆运维艰,合之滇省运京铜,每年千余斤,皆取道于威宁、毕节。驮马短少,趱运不前,查有大定府毕节县属之赤水河,下接遵义仁怀县属之猿猴地方,若将此河开凿通舟,即可顺流直达四川重庆水次。委员勘估,水程五百余里,计应开修大小六十八滩,约需银四万七千余两。此河开通,每年可省脚价银一万三、四千两,以三年馀之节省,即可抵补开河工费。再黔省食盐,例销川引,若开修赤水河,盐船亦可通行,盐价立见平减。”很快得到批示:“奉旨俞允。” (《清实录?高宗实录》卷二三九)朝廷同意了张广泗奏疏。于是赤水河68险滩疏浚工程,于是年十一月一日开工,第二年闰三月一日竣工,时间约半年,用银三万八千六百余两。该工程完工后,四月,乾隆皇帝得知并没有用到原估价四万七千余两之银,便下旨查问:“据张广泗奏称,开修河道工价,原估银四万七千余两,约以三年运铅脚价节省银两补还,不必另动帑项。今河工已竣,用过银三万八千余两,较之原估节省将及万金,所有开河工费,只须二年,即补苴还项等语。可传询问张广泗,此项节省银两,既系从前张广泗,改陆运为水运,通计铅、铜两项每年可节省一万三、四千两之内,今河工告竣较之原估,又有节省,作何归结?并将来开河工费归还之后,所有节省,如何办理之处,令其具折以闻”。(《清实录?高宗实录》卷二六五)乾隆皇帝要求张广泗上折回答。张广泗即上奏,其馀款“奏明归公”。乾隆皇帝对此事又下旨,“谕军机大臣等:贵州铜、铅馀息一案,乾隆十一年,总督张广泗折奏,经军机大臣议复,准其留充公用。朕以黔省乃苗疆重地,以此项银两既已归公,恐将来遇有公事办理或致妨碍,因谕孙绍武令其察奏。”(同上,卷三二二)。   张广泗在贵州任职期间,疏通河道,不只赤水河,还有对清水江和都柳江的疏通。(乾隆)《贵州通志》晏斯盛《黔中水道考》载:“清江,古曰剑河,又曰长河,旧陷苗境,舟楫不通。雍正七年,总督鄂公(讳)尔泰,巡抚张公(讳)广泗,奉旨清厘,夷人归诚,题请开浚自都匀府至湖广黔阳县总长一千二十余里,遄行无阻。”清江即清水江,为沅水上游,发源于贵定斗蓬山南麓,流贯黔南州,经天柱县流入湖南,在常德附近流入洞庭湖。《黔中水道考》又载:“古州江亦曰都江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