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卢梭论不平等起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Discourse on the Sciences and Arts Academy of Dijon 徵文題目: 「科學與藝術的重建,是否有助於道德習性的淨化?」 天文學因迷信而產生,辯論術因為野心、憎惡、逢迎、虛偽才產生,幾何學出自於貪欲,物理學來自於無益的好奇心。所有這些,甚而連道德都是出自於人類的傲慢才誕生的。因此,科學與藝術之所以誕生是因為我們的惡。如果因為美德才誕生的話,我們對於科學與藝術的利益就比較不會懷疑。 Rousseau, First Discourse. Discourse on the Origin and Foundations of Inequality 我覺得人類的各種知識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備的,就是關於「人」的知識。……如果我們不從認識人類本身開始,怎麼能夠認識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源呢?……我們應該在人類體質連續的變化中,來尋求區分人們的各種差別的最初根源。大家都承認,人與人之間本來都是平等的,正如凡屬同一種類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一樣。實際上是有一些人完善化了或者變壞了,他們並獲得了一些不屬於原來天性的,好的或壞的性質,而另一些人則比較長期的停留在他們的原始狀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源。 Rousseau, 《論不平等的起源》, pp. 41-42. 在我們對自然人絲毫沒有認識以前,如果我們想確定自然人所遵循的法則,或者最適合於他的素質的法則,那是徒勞無功的。關於這個法則,我們所能了解得最清楚的就是:它不僅需要受它約束的人能夠自覺地服從它,才能成為法則,而且還必須是由自由的聲音中直接表達出來的,才能成為自然的法則。……我相信在這裡可以看出兩個先於理性而存在的原理:一個原理使我們熱烈地關切我們的幸福和我們自己的保存; 另一個原理使我們在看到任何有感覺的生物、主要是我們的同類遭受滅亡或痛苦的時候,會感到一種天然的憎惡。我們的精神活動能夠使這兩個原理互相協調並且配合起來。在我看來,自然法的一切規則正是從這兩個原理(這是無須再加上人的社會性那一原理)的協調和配合中產生出來的。嗣後,理性由於繼續不斷的發展,終於達到了窒息天性的程度,那時候,便不得不把這類規則重新建立在別的基礎上面了。 Rousseau, 《論不平等的起源》, pp. 46-47. 研究過社會基礎的哲學家們,都認為有追溯到自然狀態的必要,但是沒有一個人曾經追溯到這種狀態。……這些人不斷地在講人類的需要、貪婪、壓迫、欲望和驕傲的時候,其實是把從社會裡得來的一些觀念,搬到自然狀態上去了;他們論述的是野蠻人,而描繪的卻是文明人。 Rousseau, Second Discourse, p. 102. 人這種動物,並不如某些動物強壯,也不如另一些動物敏捷,但總起來說,他的構造卻比一切動物都要完善。我看到他在橡樹下飽餐,在隨便遇到的一條河溝裡飲水,在供給他食物的樹下找到睡覺的地方,於是他的需要便完全滿足了。……人類的不幸大部分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如果我們能夠始終保持自然給我們安排的簡樸、單純、孤獨的生活方式,我們幾乎能夠完全免去這些不幸。 Rousseau, 《論不平等的起源》, pp. 56, 60. 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結論:漂泊於森林中的野蠻人,沒有農工業、沒有語言、沒有住所、沒有戰爭、彼此間也沒有任何聯繫,他對於同類既無所需求,也無加害意圖,甚至也許從來不能辨認他同類中的任何人。這樣的野蠻人不會有多少情慾,只過著無求於人的孤獨生活。所以他僅有適合於這種狀態的感情和知識。他所感覺到的只限於自己的真正需要,所注意的只限於他認為迫切需要注意的東西,而且他的智慧並不比他的幻想有更多的發展。…… ……即使他偶爾有所發明,也不能把這種發明傳授給別人,因為他連自己的子女都不認識。技術隨著發明者的死亡而消滅。在這種狀態中,既無所謂教育,也無所謂進步,一代一代毫無進益地繁衍下去,每一代都從同樣的起點開始。許多世紀都在原始時代的極其粗野的狀態中度了過去;人類已經古老了,但人始終還是幼稚的。 Rousseau, Second Discourse, p. 137. 盧梭認為自然狀態中真正存在的自然法則有二: 1. 自我保存(自愛心) 2. 同情同類(憐憫心) 這兩項原則乃是「先於理性而存在的原則」,為人類與其他的動物所共有。 固然原始的野蠻人與動物的狀況沒有多大差別,但是人類由於具備兩項特質,而逐漸演變成與其他萬物不同的種類: 1. 自由選擇、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