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发性气胸本科教学》课件
自发性气胸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崔浩然
概述
气胸(pneumothorax)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内气体的积聚。
气胸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率约5~46/10万。
起病急骤,症状可能严重,如不及时诊断与处理,有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概述
自发性气胸
原发(特发)性气胸
继发性气胸(COPD、肺结核等)
外伤性气胸
创伤性气胸
人工气胸(诊断性、治疗性)
特殊类型的气胸
气压伤(正压机械通气)
月经性气胸、妊娠反复发作性气胸
马凡氏(Marfan)综合征合并气胸
概述
诱因:
大多数(约2/3以上)是在正常活动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常无明显诱因可寻 ;
部分患者可有用力动作,如体力劳动、提重物、体育活动、分娩、高声喊叫、大笑等;
部分患者由于支气管炎症或痉挛所致。
临床表现
气胸的症状取决于胸腔内气体量、气胸发生的速度、气胸的类型、肺脏及身体原来的健康状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等。
胸痛与呼吸困难为气胸最突出和最早出现的症状(约90%),常同时出现;
约1/3患者可有干咳 ;
张力性气胸与血气胸患者除呼吸困难加重外,还可能有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
临床表现
体征:
少量气胸可无异常体征;
肺压缩30%以上时可患有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叩诊过度反响或呈鼓音、语颤和呼吸音减低甚至消失;
大量气胸时,心脏及气管向对侧移位。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
典型的气胸X线表现为气胸部分透亮度增加,无肺纹理,肺向肺门萎缩,密度增高,其边缘可见发线样脏层胸膜阴影;
健侧肺可有代偿性肺气肿,肺纹理增粗;
气管与纵隔可向健侧移位;
并发胸水或血液时,可见到液平面。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subpulmonic pneumothorax
影像学检查
液气胸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可清晰地显示少量气胸和与肺组织重叠部位的气胸;
确定胸腔积气的位置、程度;
有可能发现肺气肿疱;
易于鉴别局限性气胸和肺大疱。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
影像学检查
纵隔和皮下气肿
影像学检查
纵隔气肿
诊 断
症状
体征
X线与CT检查
胸腔诊断性穿刺
胸腔内压力测定
胸腔镜检查
临床分型
1、单纯性(闭合性)气胸:约50%~80%,胸膜裂口较小,肺脏萎缩到一定程度后裂口自行闭合,经抽气后气体逐渐减少;胸腔测压显示胸腔内压力为低度正压或负压。
临床分型
2、交通性(开放性)气胸:约20%~30%,胸膜裂口较大,或因胸膜粘连的牵引妨碍肺脏萎缩,使裂口张开不易关闭,或因裂口与支气管相通形成支气管胸膜瘘,空气可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腔;胸膜腔测压在“0”上下波动,抽气后很快回复到原来的压力。
临床分型
3、张力性(高压性)气胸:约3%~5%,胸膜裂口呈单向活瓣,吸气时裂口张开气体进入胸腔,呼气时裂口关闭气体不能排出,胸膜腔中积气迅速增多,压力迅速上升;胸膜腔测压为正压,抽气至负压不久又变为正压。
临床分型
张力性气胸
临床分型
张力性气胸
鉴别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支气管哮喘
急性肺栓塞
急性心肌梗塞
巨型肺大疱与肺囊肿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pneumothorax and bleb
治疗
一、保守治疗:
肺压缩20%,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单纯性气胸,不需排气;
限制活动或卧床休息,让胸腔内气体自行吸收,但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警惕气胸扩大;
胸腔气体每日吸收1.25% ;
吸氧(30%~40%)可加速气胸的吸收(吸氧可降低胸膜毛细血管内氮分压,加快吸收率约4倍)。
治疗
二、胸腔穿刺抽气:对气胸量20%,或气胸量虽不足20%但患者症状明显者,应给予胸腔穿刺抽气,及时缓解症状,加速肺的复张。
1、紧急简易排气法
2、人工气胸器抽气
3、胸腔闭式引流(正压连续排气法)
4、负压吸引排气(负压连续排气法)
治疗
抽气或插管常用部位: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
进针部位:下一肋骨上缘;
抽气量:每次不超过1000ml;
抽气时间:2~3日一次;
注意引流瓶的消毒。
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
(正压连续排气法)
治疗
负压吸引排气(负压连续排气法)
治疗
三、胸腔镜治疗:对经抽气或引流处理7~10天仍有漏气者,或有支气管胸膜瘘者,或经胸膜粘连术后又复发者均可采用胸腔镜治疗。
四、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结扎或切除肺大疱、或胸膜修补、或对壁层胸膜切除或摩擦促使其与脏层胸膜粘连,防止气胸复发。
治疗
五、经支气管镜支气管填塞术:插入支气管镜后,由支气管镜吸引孔插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