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记物在弥漫胶质瘤中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标记物在弥漫胶质瘤中的应用   摘要:2016年WHO神经系统肿瘤白皮书首次推出整合了组织学表型和基因表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其中弥漫性胶质瘤整合分类的改变甚大。对胶质瘤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发现具有相似标志物改变的肿瘤具有相似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常规的分子检测内容主要有IDH突变、ATRX突变、1p/19q共缺失、EGFR扩增、PTEN等,其中以IDH为主要代表的生物标记物,对胶质瘤的分类和进展尤为关键。本文介绍以上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弥漫性胶质瘤;分子标记物;整合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6-0026-03   Application of Biomarkers in Diffuse Glioma   MA Xiao-jing   (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Hangzhou 310009,Zhejiang,China)   Abstract:In 2016,the WHO oncology system white paper introduced the first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at integrates histologic,phenotypic,and genetic features,with a large change in the integration of diffuse gliomas.Studies on biomarkers of glioma have shown that tumors with similar markers have similar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rognosis.Conventional molecular detection mainly includes IDH mutation,ATRX mutation,1p/19q deletion,EGFR amplification,PTEN and so on.Among them,IDH is the main biomarker,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rogress of glioma are particularly critical.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bove molecular marker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Diffuse glioma;Molecular marker;Integrated diagnosis   弥漫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部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最高,病情发展快,生存期短,低级别胶质瘤易转变为高级别胶质瘤。随着神经分子病理的?l展,一系列对胶质瘤诊断和预后有用的生物标记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用药指导中,2016年WHO神经系统肿瘤白皮书首次推出整合了组织学表型和基因表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是分子病理加入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一次进步,也是整合诊断的大趋势[1]。新版指南在哈勒姆共识整合诊断的基础上,对弥漫性胶质瘤进行基因分型的统计,基于基因表型和生物学行为,对弥漫性胶质瘤的重新分类,将所有弥漫浸润性胶质瘤包括星性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来源的肿瘤归为一类,并且在二级条目上有根据相应基因分型进行分类,比如胶质母细胞瘤伴少突成分的删除和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加入,确定染色体1p/19q联合性缺失在少突胶质瘤中的诊断意义等[1-2]。新版指南将具有相似预后标志物的弥漫性胶质瘤归为一类,具有更强的预后价值,并且为具有相似生物学和基因学特征的肿瘤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1 生物标记物介绍   指南主要推荐的分子检测内容主要有IDH、ATRX、1p/19q、EGFR扩增、PTEN缺失和新加入的H3K27M突变等。现今对胶质瘤发展进程的猜测主要倾向于祖细胞早期发生IDH突变和G-CpG岛甲基化[3],若发生1p/19q的缺失则发展成为少突胶质瘤,若发生TP53突变和ATRX突变则分化为星形细胞瘤,随后则可能突变成为级别更高的胶质瘤[4],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内基因状态的改变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都非常重要。   1.1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