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综合肥胖症的发病机制(试用)ppt课件.ppt

医学基础综合肥胖症的发病机制(试用)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基础综合肥胖症的发病机制(试用)ppt课件

甘油二酯途径 酯酰CoA 转移酶 CoA R1COCoA 酯酰CoA 转移酶 CoA R2COCoA 磷脂酸 磷酸酶 Pi 酯酰CoA 转移酶 CoA R3COCoA CoA + RCOOH RCOCoA 脂酰CoA合成酶 ATP AMP PPi 酯酰CoA 转移酶 CoA R2COCoA R3COCoA CoA 酯酰CoA 转移酶 甘油一酯途径 (三)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脂肪代谢的变化 1.三大营养物质储存、供能形式 碳水化合物:供能40-60%,以糖原形式贮存,75%在骨骼肌,其余在肝脏。空腹时,糖原首先分解以维持血糖 脂肪:供能30-40%,以TG形式贮存,通过脂肪分解产生甘油和FFA。甘油在肝脏中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FFA可以直接氧化供能或产生酮体供能 蛋白质或氨基酸:供能10-15%,没有特定的储存,进入人体内生酮或生糖或合成其他物质 (四)各种能量物质的代谢联系 2.体内氧化供能的顺序 以心肌、骨骼肌及肝细胞为例:其利用燃料氧化顺序:脂肪酸,葡萄糖。这有利于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的脑组织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20%-25%,几乎以糖为唯一供能的物质,仅在能量匮乏时才可能利用酮体 红细胞:能量供应来源于糖的无氧酵解,不能进行有氧氧化,也不能利用非糖物质供能 三、脂肪组织的生长与调节 脂肪组织包括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 脂肪组织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脂肪细胞的数量和脂肪细胞的平均体积 前脂肪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脂肪细胞数目增加  而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调亡则脂肪细胞数目减少 (一)脂肪组织的生长方式 1. 增生性生长   即脂肪细胞数目增多,人的一生中仅三次   胎儿期:孕30周至出生 乳儿期:出生后至1岁末,可能至1岁以上 青春期:敏感程度不如上两期 胎儿期和乳儿期是脂肪组织生长的敏感期高脂饮食、过度能量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使脂肪细胞数目明显增加 2. 肥大性生长 即脂肪细胞体积增大   (二)脂肪组织的生长调节 饮食:过度的能量摄入、高脂饮食 体液因素:细胞因子和激素,如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配体、IGF-Ⅰ、TNF- α和胰岛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等。 交感神经系统:作用于升脂和解脂激素 下丘脑:综合调节控制食欲、代谢率和活动度。 脂肪组织的自身调节 1.脂肪因子 1)瘦素(leptin)    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主要功能是向中枢传递体内脂肪存储的负性反馈信号 能起到减少摄食,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 2.瘦素及其作用 人瘦素基因位于染色体7q31.3,全长20kb,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 瘦素基因编码蛋白含167个氨基酸的多肽,N端有21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说明瘦素是分泌蛋白。 人鼠间瘦素基因编码序列同源性高达84%。 在小鼠中瘦素基因突变会引起肥胖,在人类却缺少这种证据。 瘦素基因 LR 属I 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LR 为单跨膜受体,由胞外、跨膜和胞内三个结构域构成。根据胞内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及不同长短,将LR 分成长受体和短受体两种亚型。 已发现的LR a、LR b、LR c、LR d、LR e和LR f 六种异形体中最重要的是短型LR a 和长型LR b。 2)瘦素受体 3)神经肽Y(NPY)    由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原分泌和产生 可刺激进食和抑制产热 瘦素作用于中枢,抑制NPY的合成和分泌 因而抑制进食和使产热增加 4)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 β-AR分为β1、β2受体和β3受体 在棕色脂肪细胞上三种β-AR都有存在 β3-AR表达最多,BAT能量的产生主要由β3-AR激活 遗传性肥胖小鼠的β3-AR表达降低,而β1-AR和β2-AR无明显变化 在人类,β3-AR基因变异可能参与了肥胖的发病但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基因  5)解偶联蛋白 (uncoupling protein ,UCP) 目前发现的UCP有三种:UCP1、UCP2和UCP3 BAT中脂肪酸在线粒体氧化不伴随ATP的产生,氧化产生的能量被线粒体内膜UCP释放成热量 以前认为UCP只存在于BAT,现发现WAT和骨骼肌中也有UCP 6)瘦素的作用机制与信号传导 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 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 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 瘦素 受体LR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