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倡古文运动
一、釋題 進:進步 學:指學業和品行 進學:增進學業、品行的修養。 「進學」 一詞 出自禮記學記。 《禮記?學記》:「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 ,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者,後 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 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 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 《禮記》一書為戰國秦漢間儒者論禮文章的總集,西漢戴聖編,凡 四十 九篇。學記 為其第十八篇。 解:文體之ㄧ,辨解、論析。 進學解可解釋為對學業和品性上的進步所做的辨析。 此篇文章大約寫於唐憲宗元和八年。是時韓愈四十五歲,由 職方員外郎貶為國子博士,自以才高,累被擯黜,作〈進學解〉 以自我解嘲。可見〈進學解〉是韓愈對自己遭到被貶官的不滿, 發出的牢騷之聲。 在這篇進學解裏,記錄了作者韓愈的行狀、言論、品節、理 想,是研究韓愈生平的珍貴 史料。 韓愈撰寫〈進學解〉此文是採答問體的形式,藉助學生之口 來表達心中的懷才不遇 ,主 要是在君主時代深怕直言會招來殺身 之禍,因此不得不講求技巧。這種採用曲說的方式, 在史記滑稽 列傳裡亦可見。如:我們所熟悉的「不鳴則已,一鳴則驚人。」 及「優孟衣冠」的故事。 楚相孫叔敖知道他是一個賢德的人,待他很好。後來孫叔敖生病 快要死的時候,囑咐他的兒子說:「我死了以後,你必定很貧困。那時你就找優孟,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過了幾年,孫叔敖的兒子生活很貧困,背著柴薪在路上遇到優孟,對優孟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父親將死的時候,囑咐我貧困時就去見優孟。」優孟說:「你不要到遠處去,以免國王以後找不到你。」馬上作了孫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來,和孫叔敖的兒子很融洽的交談,以模仿孫叔敖的言談笑貌。過了一年多,模仿得像孫叔敖了,連楚莊王左右的人也辨認不出來。有一天楚莊王設酒席請客,優孟上前為楚莊王敬酒。莊王大為驚異,以為孫叔敖又復活了。莊王因懷念孫叔敖,想用他作楚相。優孟說:「請國王讓我回去和妻子商量商量,三天後再決定。」莊王准許他的請求。三天以後優孟又來見莊王。莊王問他說:「妻子怎麼說?」優孟說:「妻子說:千萬不要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想孫叔敖做楚 相時候,忠貞廉潔來治理楚國,楚王才能夠稱霸主。現在他死了,他的兒子沒有立錐之地,貧困得每天靠打柴來維持生活。 依唐代的考試制度,禮部考試中了進士以後,還要再經過史部 的考選,而後才授給官職,而韓愈在史部的甄試(每年舉行一 次)中,卻又連遭三振。史部的考試既不成,只好決定自我推 薦,韓愈三上宰相書,可是一直未得覆音;韓愈求仕不成,乃 於貞元十一年五月鬱鬱然離開了長安,東歸河陽。直到貞元十 二年,韓愈得人推薦,才獲得宣武節度使董晉請他去汴州任觀 察推官。時年二十九歲。董晉死後,韓愈復任徐州節度推官。 但因與徐州節度使張建封性格不合,結果不歡而散。 ﹙3﹚仕途的開展期 韓愈失職後,貞元十六年赴長安參加史部的銓選。這次, 他很順利地入選了,授國子監四門博士,從此任職中央。貞元 十九冬,韓愈被擢升為監察御史,到任不久,京城附近一帶大 旱,他忠於職守,上〈論天旱人飢狀〉,敘述人民生活的困苦 情狀,要求停徵當年的賦稅,為此他被幸臣所讒,而被貶為連 州陽山令。他在陽山度過了一年多的竄逐生活,期間,政聲斐 然,口碑載道,陽山子弟或取名念韓、慕韓,以示對他的懷 念。元和七年,再下遷為國子博士。他因有感於屢受貶抑,便 做了一篇〈進學解〉以自解,憲宗見了,對他頗為同情,仍晉 升他為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