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ppt课件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关巍;目录;概述 ;一高原定义;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高原,也是高原病高发区域(全球高原人口1.4亿,亚洲8千万,高原病患病率在全世界居首位)。 ;我国的高原分布;高原环境气候特点;;;高原低压低氧对人体的影响;高原病;;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Therapy高原反应的治疗;;;急性高原病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高原肺水肿;肺水肿;初入型(Ⅰ型)(entry or ascent HAPC)
再入型(Ⅱ型)(reentry or reascent HAPC);初入型 再入型
发病情况 平原居民初入高原 高原居民重返高原
发病时间 进入高原1-3天 进入高原24h内
发病高度 3000m 4000m
诱 因 受凉感冒 过分急速进入
重型比率 16% 32%
恢复时间 平均98h 平均125h
病死率 3%-8% 4%-15%;治疗;治 疗;药物治疗
1.利尿:速尿
2.扩血管:硝普钠,酚妥拉明,心痛定,消心痛、654-2
3.氨茶碱
4.激素:
5.吗啡:用于严重烦躁不安,极度过度通气者。呼衰、昏
迷,COPD忌用.10-15mg H+阿托品3-5mg
6.强心药:西地兰0.4mg+50%GS40ml,
毒K0.25mg+50%GS40ml
7.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
8放血疗法;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高原脑水肿
发生率: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为1.8%。国内报道最高为4.04%、最低为0.5%,本病多见于青年人,其发病年龄在16~66岁(平均33.5岁)者占65.5%,男性多于女性,未见儿童发病的报告。据西藏90例报道,发病在4000m以上占88%,多数病人发生在4500~5500m,发病最低海拔高度为3550m。
进入高原3天内发病者占80%。
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大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多数作者认为,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肥胖男性易感性大。;脑水肿是怎样发生的?
在机体的所有器官中,大脑是最活跃的耗氧者。100g脑组
织每分钟耗氧量为3.5ml,几乎是肌肉所需量的20~25倍。脑
耗氧量大,但是能量转换和氧储备极少。 ;脑水肿是怎样发生的?;;;;;;Symptom高原脑水肿的症状;昏迷前期表现:多数病人于昏迷前有严重的急性高原病症状,如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尿量减少,呼吸困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反应迟钝,随即转为昏迷
昏迷期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意识丧失,发绀明显,剧烈呕吐,大小便失禁。重症者发生抽搐,出现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严重昏迷者,可并发脑出血,心力衰竭,休克,肺水肿和严重感染等,如不及时抢救,则预后不良。
恢复期: 意识好转,仍有头痛、痴呆、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心慌、胸闷、失眠等症,恢复期平均14天左右,一般不留后遗症,少数留有面瘫,轻度肢无力。 ;Therapy高原脑水肿的治疗;预后:及时治疗者在12~24h?内苏醒。不留后遗症,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测低氧通气反应、肺功能,氧饱和度的变化等,对预测高原病有
一定价值。
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
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作重体力活动,但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避免寒冷,注意保温,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西洋参等药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早期、快速使用脱水剂。
1.5%G·S 60~100 ml V;
2.20%甘露醇,0.5~1.0/kg/次 0.5h内VD,1次/6~8h;
3.低分子在旋糖酐500ml或藻酸双酯钠100mg,VD ;
4.速尿:20—40mg/次 2—3次/日 M或V;;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