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现代文《等你回家》
( 语文 )学科课时计划 主备人:杨立华 总序号_______
课题 等你回家 课型 现代文阅读 教师 杨立华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能在文中勾画出记叙的六要素,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能勾画出文章中表达主旨的句子,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文章的主旨。
掌握段落的作用、抓住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进行续写两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体会亲情的可贵,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重 点 概括主要内容,提炼文章主旨。 难 点 掌握段落的作用、抓住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进行续写两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朗读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教学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导入:
有这样一个字最能打动人心,那就是家;有那么一群人最能让你牵挂,那就是你的亲人们。无论遭遇多少风霜险阻,家永远都是你避风的港湾。所以《等你回家》包含着太多牵挂。
字词检测:
颠簸 积攒 几幢 对峙
强悍 戚容 腮边 怯怯
含辛茹苦 狐朋狗友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读文。
2、概括文章内容:先勾画出文章的六要素,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我”陪一位父亲去戒毒所探视并感化他的儿子的故事)
3、理解文章主旨:从文章中找出蕴含深情的句子,并谈启示。
教师讲解导语,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情境,述说情感,引起情感的共鸣。
教师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到黑板注音。
教师:
1、出示问题和学法指导(概括事件:1、语言简洁;2、概括完整,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指导学生勾画。
3、评价并点拨学生的回答。
教
学
过
程
(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个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六个字是----------)
文中的两个人物对待彼此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
典型题型:
(一)、段落的作用: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三段文字的作用
方法指导:
1、段落作用看位置,可分为三种形式;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
2、在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
A、开头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交代写作对象、奠定文章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伏笔。
B、中间段: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C、结尾段:总结全文、前后照应、篇末点题、点名中心、深化主旨、画龙点睛。
3、在内容上的作用:概括出主要内容。
(二)、续写人物心理活动:
(1)注意人称,第一人称“我”。
(2)结合文中有关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态。
(3)语言表达要符合人物身份。
示例:
积累感悟:
1、找出文中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说说理由。
2、读完本文你有何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词语。
2、写一段话谈谈读完本文的感悟(150字左右) 学生:
1、读文勾画,组织语言回答。
2、倾听学生老师的讲解,完善自己的答题语言。
父:怨恨、咒骂→心疼、原谅
子:嘲讽、冷漠→悔恨、自责
教师:
1、指名读题,指导学生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
2、明确题型,指导答题方法。
3、倾听学生的回答,并指导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表达。
学生:
1、读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
2、明确题型和答题方法。
3、自主思考,回答展示。
4、倾听教师指导,完善自己的表达。
学生点评文章语句,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悟。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教
学
后
记
成功之处: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结合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不足之处:
学生在续写人物心理活动时,人称把握不准确,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去揣测,不符合题干要求。语言组织上不能符合人物身份。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答题指导,引导学生读准题干要求,重新完善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招英语质量分析.pptx VIP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精华版).docx
- 课程思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语言障碍的康复》课件.ppt VIP
- 2025年中国小家电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研究报告.docx VIP
- 语言与言语训练的方法课件.ppt VIP
-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单元思考与行动解答示例.pptx
- DB52T 780—2012贵州省白酒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定规范.pdf VIP
- 2025年医院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4).docx VIP
- (2025秋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铅笔有多长》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