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水浒传》评点研究-a study on the commentary of shui hu zhua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docxVIP

晚明《水浒传》评点研究-a study on the commentary of shui hu zhua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明《水浒传》评点研究-a study on the commentary of shui hu zhua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晚明《水浒传》评点研究 晚明《水浒传》评点研究 PAGE PAGE 1 绪论 《水浒传》完成于元末明初,①此后一百多年却一直默默无闻,它真正产生影 响是在嘉靖、万历之后的晚明时期。晚明活跃的商品经济为《水浒传》提供了良 好的传播环境,促进其在民间广泛流传,文学思潮渐趋于雅俗融合,也使得众多 文人对这部通俗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力推崇,在社会中掀起了一股“水浒 热潮”。并出现了李贽、叶昼、金圣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评点家为之耗 尽心血,细心评点,奠定了《水浒传》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地位。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诞生于宋代,盛行于明,主 要用于诗文批评②。如南宋吕祖谦《古文关键》、楼昉《崇文古决》、真德秀《文 章正宗》、谢枋得《文章轨范》、刘辰翁《班马异同评》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明 中叶之后,随着科举之兴,评点之风日炽,蔚为大观,涌现出一批评点名家和评 点名著,如茅坤、唐顺之点评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杨慎选评《风》、《雅》、钟 惺、谭元春编撰《古诗归》、《唐诗归》等。晚明时期,福建书商余象斗首先把评 点运用于小说,先后出版了《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水浒志传评林》、 《列国前编十二朝传》等小说评点本,大受读者欢迎。此后通俗小说便多以评点 本出版流行。仅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下篇《小说评点编年叙录》所录,在 明代标有评点字样的小说多达六十三种。③当然其中书商亲力亲为,粗糙滥造的 占很大部分。自从李贽评点的容与堂本《水浒传》问世之后,带来了小说评点的 高潮,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评点者也由文化素 养不高的书商一变而为著名文人,如李贽评点《水浒传》、陈继儒评点的《列国 志传》、徐渭评点的《云和奇踪》、汤显祖评点《艳异编》、《虞初志》④、冯梦龙 评点《情史》、《石点头》等等。尤其是“四大奇书”的评点本更是以其高度的艺 术性、思想性获得了极大的影响,《水浒传》先后出现了容与堂本、袁无涯本、 ①关于《水浒传》的写定时间,学术界一般倾向于认定为元末明初,如马积高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年)、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年)均持此说;也有学者认为 是写定于明嘉靖或正德年间,如石昌瑜《中国小说源流论》(商务印书馆 1989 年)、侯会《后来居上的水浒 人物—公孙胜》(《文学遗产》2000 年第 5 期)、王丽娟《水浒传成书时间新证》(《湖北大学学报》2001 年第 1 期),他们指出《水浒传》中关于白银、子母炮等描写是明代中期才出现。但这些证据并不足以推翻 前说,只能作为一种推定。本文赞成第一种说法。 ② 叶德辉《书林清话》大连: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第 28 页 ③ 详见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1 年 第 169 页—216 页 ④ 关于这些评点本是否真为名人所为或书商假托,学术界仍有争论。 贯华堂本,金本问世后,一举取代其他版本,成为有清三百年来唯一的通行本; 《三国演义》评点本现存余象斗、叶昼、钟惺及其毛纶、毛宗岗父子、李渔五家, 毛氏父子评点本一出,诸本皆废;张竹坡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完成《皋鹤堂 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其所据之崇祯绣像本立即打败了之前通行的词话本。评 点者不仅对文本进行修改,变粗糙为细腻,变粗俗为文雅,极大提高了“四大奇 书”的艺术水准,还往往在评点过程中借题发挥,融入自身情感思想,发抒现实 感慨乃至政治思想,将评点本作为他们情感乃至思想的载体;另外,他们还为读 者揭示作品的意蕴和内涵,总结文法,为清代小说的评点设立典范。 相较于《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同时代的小说评点,《水浒传》评点出现 最早,名家辈出,资料众多,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十年来关于这方 面的著作、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举不胜数, 就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一 评点 本的版本及评点者研究。如 2004 年青岛大学宋振宏的硕士毕业论文《容与堂本 <水浒传>研究》认为容与堂本评点者为叶昼,并论述容与堂本评点的基本立场、 理论贡献以及其评点的价值和意义,是国内唯一专门研究容与堂本的学术论文; 2009 年华东师范大学张云娟硕士论文《金批水浒价值论》将金本与余象斗批点 本、容与堂批点本、袁无涯批点本依次做比较,探讨他们版本的不同,并从金圣 叹删增诗词、修改错别字、润色《水浒传》、腰斩水浒传、生发的意义等三个方 面介绍金本《水浒传》在文本价值上呈现出来的特点,进而探讨金批《水浒传》 的意义及贡献;2011 年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水浒传容与堂本与贯华堂本 差异考述》通过文献比勘两个版本在回目标题、叙事形式,情节安排和文字内容 四个方面的差异,展示两个版本间的具体差异,揭示造成两个版本之间差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