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及其对法国影响.doc

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及其对法国影响.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及其对法国影响

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及其对法国的影响   摘要: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兰是希特勒实行扩军备战,争取生存空间的重要一步。由于德国刚刚走上扩军的道路,此时的德国军事实力并不怎么强大,因此,这次行动对希特勒来说是一次极大的冒险。德军进入莱茵兰是对凡尔赛和约的公开破坏,也严重危害了法国的安全,法国本应及时制止德国的野心,但法国在国内外复杂的条件下没有这样做,这使希特勒的军事冒险再一次成功了。莱茵兰的军事化使法国丧失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对法国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德国;莱茵兰军事化;对法国影响   中图分类号:K516.4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0167-02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在海外,它被剥夺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在经济上,它肩负着沉重的赔款;在军事上,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德国看来凡尔赛和约是不体面的、报复性的和压迫性的,它不是和约而是命令[1]144。德国对和约的不满这就为它在以后打破凡尔赛体系埋下了伏笔。进入20世纪30年代,由于爆发了世界经济大危机,对欧洲各国打击沉重,尤其是德国,“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以上,失业人数高达六百万至八百万,在欧洲各国中居第一位。”[2]在这种背景之下希特勒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为摆脱凡尔赛体系层层束缚,上台后的希特勒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打破凡尔赛条约,重新扩军备战,争夺生存空间,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于是德国在这一目标指导之下于1933年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在1935年宣布建立空军和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在完成这些行动之后,德国还没有触动禁止在莱茵兰包括河东岸纵深五十公里的地带驻军和设置军事设施这一条款,因此“在希特勒宣称实行‘修正主义’政策的背景下,莱茵兰地区的重新军事化自然成为他下一步的行动目标。”[3]   一、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的重要性   莱茵兰的非军事化主要是由凡尔赛和约规定的,条约规定在莱茵河以西的所有德国领土,以及在莱茵河以东宽五十公里的地带,要实行非军事化―拆除工事,并不得被用来进行演习或动员。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也重申了这一规定。这一条款对法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法国虽为一战的胜利国,但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安全问题,因此,在战后想利用一切手段来防范德国的侵略。而此条款,可以使法国轻易打入德国的主要工业地区,而不会遭到重大的抵抗,并且如果德国发动进攻,法国就可以迅速进入莱茵兰,对德国可以产生强大的威慑作用。对德国来说,莱茵兰的规定使德国无法进攻法国和莱茵河下游诸国,由于德国西部边界几乎不设防从而极容易被侵略,也使德国很难向其它任何方向进行侵略。这对急于扩军备战的德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如果德国想在扩军备战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莱茵兰地区就必须重新军事化。   二、德国占领莱茵兰的背景   当时占领莱茵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莱茵兰的非军事化是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条约共同规定的,是法国拥有的由和约规定的防范德国的唯一保障。因此,德国非常担心法国的行动,如果法国进行干预,那么英国也不会置身事外。德国将领对此事非常谨慎。但当时希特勒认为法国和英国不会出兵进行干预,并且看到了当时占领莱茵兰的有利时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意大利对德国态度开始转变,在这次进军中有可能支持德国。意大利在以前一直是和英法站在一起的,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意大利曾和英法一起努力制止希特勒的野心,最典型的就是1935年英法意三国成立的斯特莱沙阵线。而且意大利和德国在奥地利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此意大利对德国的态度一直是不友好的,但意大利在1935年发动了侵略阿比西尼亚后,由英国倡导的国际联盟对意大利进行了制裁,使英意关系冷淡,而德国在这次事件中采取了中立态度,对意大利很友善,在战争中对意大利进行了大量的援助。这对实力不怎么强大并深陷战争泥潭的意大利来说,德国的帮助无异于雪中送碳,对德国的帮助意大利是心存感激的。意大利对德国以往的敌对态度也悄悄地发生了转变。例如1936年意大利曾私下向德国保证:一旦德国采取行动,意大利将不履行它根据洛迦诺公约承担的义务。   第二,法苏协定为德国出兵莱茵兰提供了借口。法苏互助条约是在1935年签订的,其目的是为了防范德国的侵略。而希特勒却趁机利用法苏条约作为在莱茵兰重新实行军事化的借口。在军队进军时希特勒在柏林向国会发表了长篇演说,在演说中他重申并阐述了这样的论点:俄法联盟违反了洛迦诺条约,因为它是针对德国的,可能使法国有义务同俄国一起不顾洛迦诺公约其它缔约国的态度,并在国际联盟的范围以外,对德进行战争。因此希特勒宣布,法国“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事实上破坏了莱茵兰公约的政治体系”,因此,德国要恢复“在莱茵兰非军事区的完全的和不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