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形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形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摘要:“90后”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他们几乎是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作为在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对网络媒体的参与程度和所受影响是前几代人所不能相提并论的。本文通过对“90后”网络媒介形象分析,提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形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95-02
自200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90后”走进了大学校园,高校正逐步进入“90后”时代。作为在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对网络媒体的参与程度和所受影响是前几代人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以网络为主的主要媒体已经成为“90后”生活的一部分。事实上,“90后”最初进入公众视线,正是伴随着“火星文”和“非主流”大规模地出现于网络中而引起媒体的关注。“90后”日益成为公众舆论中的话题,并不代表“90后”就完全符合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为他们构架的形象。
一、妖魔化的“90后”网络媒介形象
“90后”网络媒介形象是指“90后”群体通过网络媒介传播所呈现的公开形象。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为引发“眼球效应”更倾向于关注“90后”的负面报道,“90后”因此被贴上了“脑残”、“堕落”、“非主流”等标签,并从这些词汇中衍射出其他的潜在意义,“90后”整体形象处在被网络媒介妖魔化的过程中。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媒空前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然而,“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在现实社会里,社会公众对“90后”这一社会群体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传播的“拟态环境”获取的。换句话说,“新闻供给机构”报道的“拟态环境”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公众对“90后”了解认知的正确程度,并将可能影响到社会公众对“90后”的态度,进而关系到“90后”能否在良好的舆论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的作用下,无论从外貌举止、衣着打扮的“雷人的打扮”、“非主流”到行为的“不屑一顾”、“管我屁事”;还是从人格品质与道德水准的“堕落”、“敲诈”到性格特质的“无理取闹”、“脑残”,“90后”群体都被贴上了这样或那样的负面标签。而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里,过早地给某一群体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打这样或那样带有明显刻板成见的烙印,只会不断加固人们对“90后”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最终影响社会公众对这个群体的判断和接受。同样地,“90后”的标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嫁和移植到了“90后”大学生的身上。
二、对“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形象的理性认识
事实上,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各自的特点,且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痕迹。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青春期中存在着一段心理社会缓冲期,使青少年可以在一种允许和鼓励他们进行探索的氛围中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角色的尝试往往包括尝试不同的外貌、形象、以及行为方式。在埃里克森看来,这是正常的。这也属于青春期特点之一,并非“90后”专有,在每一代人身上都曾经有过这种角色尝试的经历。在这方面,“80后”的媒介形象演变已经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证明。“‘80后’起初代表的是自私、无知、懒惰等负面形象;而经过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之后,‘80后’成了有热情、有爱心的青年人的代名词;而近几年的‘80后’们慢慢步入成家立业和结婚生子的年纪,随着社会现实压力越来越大,‘80后’又改变了媒介的评价,成了房子、车子、孩子的‘奴隶’。”[1]
对于网络媒介所架构的形象,“90后”大学生本身的认识相对来说要理性得多。据一项网上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对“90后”这一称谓的看法是“无所谓”,认为网络媒介(网络论坛、网络新闻)中传达的“90后”形象是“负面形象较多,不客观”(50.55%),与生活实际中的“90后”形象“不太相符”(46.15%)。调查表明,“90后”大学生认为由于“网络媒介过于追求噱头”(49.45%),在他们的形象塑造上与社会看法有较大差异,而社会上对“90后”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59.34%)受到了网络媒介的影响。调查中,“90后”大学生认为最能代表“90后”的词语分别是个性张扬(84.47%)、自信活力(62.14%)、标新立异(58.25%)、网络一代(57.2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