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棉纺织业为什么长期停留在家庭手工业阶段.docVIP

手工棉纺织业为什么长期停留在家庭手工业阶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工棉纺织业为什么长期停留在家庭手工业阶段.doc

手工棉纺织业为什么长期停留在家庭手工业阶段 HYPERLINK 羊绒线 HYPERLINK 整理推荐原作者:吴承明   纺织业是较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行业之一。十七世纪,英国毛织业中就出现了放纱的包买商;十八世纪后期,日本棉织业中也有了商人放机收布。我国自明代起,棉布即逐步取代麻、丝,成为人民最重要的衣被;清中叶,已有每年约三亿匹(按标准土布每匹3.633方码计)商品布的市场,并出口国外。但是,它基本上停留在农民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二十世纪初,有了机制棉纱以后,才出现放纱收布和放机收布的包买商,1930年以后才推广。   在封建社会,纺织业是关系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手工业。手工棉纺织的上述情况,是明清以来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迟缓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它使得整个资本主义萌芽黯然失色。耕织结合或“男耕妇织”又是我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近年来学术界讨论我国封建经济的长期延续,都把封建生产结构、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作为基本因素之一。因此,手工棉纺织业长期停留在家庭手工业阶段,也是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一个原因。      我国手工棉纺织工业的这种情况,是多种社会条件造成的。本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则,本文打算从手工棉纺织本身,即其生产结构和生产效率上作若干探讨。      一以布(或纱)易棉      我国手工棉纺织中,早有以布(或纱)易棉事,兹举六例。      (1)明中叶,华亭:“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96松江风俗考)      (2)明后期,嘉善:“地产木棉花甚少,……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乾隆《浙江通志》卷102据明万历《嘉善县志》引《涌憧小品》,按今《涌憧小品》无此文)      (3)乾隆,平湖:“妇女燃脂夜作,成纱线及布,侵晨入市,易棉花以归。”(乾隆《平湖县志》卷1)      (4)乾隆,无锡:“吾邑不种草棉,而棉布之利独盛”,“布有三等:一以三丈为匹长头,一以二丈为匹曰短头,皆以换花。一以二丈四尺为匹曰放长,则以易米及钱。坐贾收之。”(黄印:《锡金识小录》卷1)      (5)乾隆,无锡:“余族人名昆者,……以数百金开棉花庄换布……邻居有女子,……常以布来换棉花”(钱永:《履园丛话》卷23)。      (6)嘉庆,乌程:“去南浔〔镇〕之东百里而遥,……宜木棉,……市(指南浔)之贾俟新棉出,以钱贸于东之人,委积肆中,高下若霜雪。即有抱布者踵门,较共中幅,以时估之,棉与布交易而退。”(施国祈:《吉贝居暇唱自序》载周庆云《南浔志》卷32)      上六例皆在江、浙布产区,但嘉善“产木棉花甚少”,无锡“不种草棉”,平湖是用邻省太仓州棉花,南浔是用“东百里而遥”的棉花。这些地方纺织发达,而都是商人从外地运棉来,故流行布棉交换。唯有例(1)华亭,属松江府,松江是产棉区。此则是明中叶记事,约出正德华亭志,后五府地方志都照录,今人广引以为清代史料。我们的见清代松江记载,皆属“售布于秋”,“其贱如泥”,以及牙行、商人杀庄,桠派低钱、使用小钱等货币交易。这时,江南而外,华北、湖北已有十来个商品布产区,大都在产棉区,尚未得以布易棉记载。若贵州安顺府,商人“暗将黄色烂花熏成白色诓哄”,“妇女以纺纱易之,折耗最多”(咸丰《安顺府志》卷45);显然亦是在非产棉地,此类情况不多。至于数量巨大的农家自用布,自是不能易出。所以,全国看来,易棉之事只占极小比重。      “以棉易布”即商人以原料换成品,是商人支配小生产者的一种形式。但上述各例并非“以棉易布”,而是通称“以布易棉”,这是有区别的。纺织户无论城乡,都无力储存原料,甚至要天天买棉和米。如例(4)说“换花”,又“易米及钱”,他处并称“贸易钱米”(乾隆《嘉定县志》卷3),’多织粗布以易栗”(乾隆《宝坻县志》卷7),易棉、易米、易粟都是说他们是为买而卖的小生产者,“易”是交易的意思,不是商人包买。例(6)说:“计日成匹,旋以易棉,……〔商人〕较其中幅,以时估之,棉与布交易而退。”故所谓易棉,仍是按当时行情作价,不过免去银钱找换而已。      商人支配小生产者,不仅用原料换成品,还必须能垄断原料供应,割断生产者与市场的联系。上述各例并无此种迹象。如嘉善,花商“列肆”,非只一家。无锡,“市镇间布庄连比,皆预贸易木棉为本,……亦有以冬春客秈为易者,然必兼棉”,即兼用棉、米来换布。其产布最多的安镇市,“市店多花庄、米铺,……一晨或得布万匹云。”(乾隆《无锡县志》卷11)就是说,有众多的布商、粮商开店收布,显然与织布户并无固定关系,而是织户自由易棉或米。例(6)南浔镇,产棉区在镇东百里,商人原是容易垄断的。但镇上的布店仍是“以钱贸于东之人”

文档评论(0)

zhoubingchi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