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办公室印度过往与启示
世界办公室印度过往与启示
17世纪的第一抹阳光照上南亚次大陆的时候,以蒙古人后裔自称的莫卧尔王国正处于统治印度的全盛时期。在此之前,那里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地区之一,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先后通过西北的开伯尔山口,像潮水一样涌进印度,对它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征服和重塑。
跟以往的侵略者不同,1600年的英国人驾着帆船从海路上岸,以贸易的名义温和地进入了印度人的生活。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里,耐心的英国人不断经营,并与法国人、荷兰人以及印度本地人进行了多次战争。1757年,东印度公司带着他们的3000名雇佣军,凭借新式武器,击溃了由2万名骑兵、5万名步兵组成的印度军队,开始了由一家贸易公司征服一个古老帝国的血腥历史。
纠结中“去英国化”
一旦变成了英国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落入了苦难的深渊。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的财富以各种方式大量流向了宗主国。民族主义者达达拜?瑙罗吉曾在1880年的《印度精神的贫困和印度人对目前英国政策的看法》一文中写道:“印度为在印度和英国的外国机构供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开支,自己的孩子却在自己的国家被弃置,被剥夺了自然的权利和生存的手段。”
因此,1947年独立后的印度,对英国人的爱与恨交织不断,讲着英语的同时,又咬着牙推行“去英国化”的政策。
英国人开始在印度推行英语教育始于1835年。英语逐渐在印度大陆普及,并成为官方语言之一。英国殖民时代,为了方便使用,曾经把许多过长或难念的印度本土名字改成符合英语发音习惯的称呼。比如,工业城市班加罗尔的旧称Bengaluru,来自当地的卡纳达语,意思是“煮熟豆子的城市”,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英国人将它的名字“英语化”成了Bangalore。为了“去英国化”,班加罗尔在2006年11月1日将自己的名字改回了Bengaluru。
金融中心孟买则由Bombay改为当地马拉蒂语的拼法Mumbai,加尔各答的“Culcutta”改成了“Kolkata”,马德拉斯(Madras)干脆改成了钦奈(Chennai),英国人统治时代的三大总督辖区至此全都换了名。
然而,对于殖民统治和英国地名“感到羞耻”的印度人,却始终以能讲流利的英语而感到自豪,尤其是来自殖民时代的那些带有买办性质的中间阶层。关于这些人曾经有一句名言:除了肤色的区别,他们完全就是英国人。而他们正是日后印度国大党的主要支柱,这个党则是印度国家形成的先行者。作为胜利集团的组成部分,这部分人仍然保持了强大的势力。当印度的民族主义者试图“屏蔽”英语时,遭到了强力的抵制。
而良好的英语教育,则使得印度人将现代科技教育与印度缓慢增长的经济相结合,形成了数量巨大的高素质、低工资的生产力供应。语言的优势和劳动力的低成本,帮助印度在日后的“全球化”进程中揽到了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活”:外包。这是使得包括班加罗尔在内的很多印度城市成为“世界办公室”的主要原因。
“千年虫”机遇
印度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母语为英语的技术人员,他们的平均年工资仅是美国工程师的15%左右。如此“物美价廉”的差价,使得很多美国公司将工作转移到印度,创造出了印度外包产业独特的“离岸”(Off Shore)模式。这一模式在“千年虫”事件的刺激下得到了强化。
“千年虫”问题的根源始于1960年代。当时计算机存储器的成本很高,如果用四位数字表示年份,就要多占用存储器空间。为了节省存储空间,编程人员就采用两位数字表示年份。直到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大家才突然意识到用两位数字表示年份将无法正确辨识公元2000年及其以后的年份,程序运算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并可能会造成数以千亿美元的损失。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调整是一项无比庞大而烦琐的工程,印度人率先想出了办法,并彻底修正了这个问题。一个千年虫问题,让印度软件公司获取了“天价”的酬劳。
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的统计,按国家和地区混合排名,印度留学生人数连续多年位居第一。这些印度人多数获得的是高等工科学历,擅长计算机设计和编程工作。印度的工程师在对IT行业的业务流程改善中发现了大量的机会,外包服务开始大量地落地印度。他们的身份逐渐从“打工仔”变成了“智囊团”,为美国人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和咨询。这让印度公司更加深入美国企业,业务流程外包(BPO)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凡是可以变成外包的行业,印度人都能提供服务,他们开始接管全部的后台工作。
印度的硅谷
接到外包工作最多的地方,在班加罗尔。
印度软件业的兴起和成长,是从印度人蕾坦?巴苏投资在班加罗尔地区设立公司,为美国惠普提供外包服务开始。此后,国内外高科技公司陆续在班加罗尔设立分支机构,英特尔、通用、微软、IBM、SAP、甲骨文、德州仪器等130多家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