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先正事略史料价值浅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朝先正事略史料价值浅析

国朝先正事略史料价值浅析   摘要:本文在概述李元度生平及著述的基n_V-,探讨了《国朝先正事略》在清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评析了该书的史料价值,同时也分析了它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关键词:《国朝先正事略》;李元度;史料价值;缺憾   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8)03-0169-02      一、李元度及其《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1821~1887),字笏庭,号次青,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今湖南省平江县中沙村人,清朝大臣,学者。著有《国朝先正事略》(以下简称《事略》)60卷、《天岳山馆文钞》40卷、《天岳山馆诗集》12卷、《四书广义》14卷、《国朝彤史略》10卷、《名贤遗事录》2卷、《平江十三君子事略》2卷,并主篡《南岳志)26卷、同治《平江县志》58卷,此外尚有《小题正鹄》、《杜墓考》等单篇文章。   他的《事略》篇帙繁浩、内容宏富,在私人编撰的清代史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虽非一流的史学著作,但就研治清史而言。其“裨益于史学甚伟,学者不可不披览之”(《中国近代史论丛》)。   李元度《事略》的撰写始于同治三年(1864年),终于同治五年(1866年),而其记事则始于天命元年(1616年),终于其开始撰写的同治三年。全书60卷,一百余万字,分名臣、名儒、经学、文苑、遗逸、循良、孝义等七门,共记述清代人物1108人(其中立正传者500人,附传者608人)。   《事略》的撰写虽只费时二年,但据其《凡例》所说,是“三十年日力,多费于此。”可见李元度在此书撰写上几乎是耗费了他自己的大半生精力的。李元度三十年来之所以孜孜于此书,是因为他觉得清代“二百余年,名卿巨儒,鸿达魁垒之士应运而起者。不可殚数。其舒谟政绩,具在国史,类非草野之士所能窥;而其遗闻佚事、嘉言懿行,往往散见于诸家文集中。特未有荟萃成书。以备掌故而为徽文考献之助者耳。”因此“备掌故”、“徵文考献”是李元度写作该书的直接动因,这也是他作为一位优秀的史学家所具备的博大胸怀。另一方面。该书也存在着他作为封建文人的局限,如他声称该书的撰写目的就是要“使阅者知所效法,可以坐言起行”,要使阅者“油然而生忠孝之心”。然而瑕不掩瑜,《事略》以其卷帙之繁富、取材存史之详赡、所持学术思想之谨严、记述人物之详备等特色,在浩如烟海的清代人物传记之中脱颖而出,对清代综合性的大型人物传记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二、《国朝先正事略》的史学价值      《事略》成书之后,在海内外影响颇大。李元度自谓该书“为海内名流所许可”(见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卷36《答与太守敏华书》)。曾国藩也为之作序,并称赞该书“矜炼岁月,慎褒贬于锱铢,酌群言而取衷”,“博雅公核”,“上跻周家雅颂誓诰之林”。因而“必可风行海内,传之不朽”。清末学者朱孔彰也说:“读其书者,恍然如与先贤晤,而动其诚敬仰慕之心。”(《事略续编》朱孔彰序)今人萧一山说是书“删繁就简,别有义法”(《中国近代史论丛》)。冯尔康也说该书“颇有史料价值”。然而上述诸人只是就该书作一总体的评价,很少深入论述其史学价值和贡献。概言之,《事略》的史学价值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承“实录”传统,实事求是、直笔不阿。虽然其《自序》和《凡例》声称清王朝“列圣相承,重熙累洽,炳焉与三代同风”、“治跻隆古,主圣臣贤”,不免有歌功颂德之嫌,并且指出该书的撰写目的就是要将列圣的“深仁厚泽”、名公巨儒的“勋绩议论、嘉言懿行”著之篇籍。使其传之不朽,但在实际的撰写过程中,他往往超越了这一主观意图,对当时人物及其事迹进行了如实的描述。首先,李元度的“实录”并不回避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在清代文字狱风行的情况下,表现出极大勇气。如他记述康熙皇帝于公元1866年秋天到瀛台教各位皇子学习骑射时,侍讲徐梦公“不能挽强”,因而“龙颜大怒”,下令将徐打成重伤,籍没其家产,并将其双亲远戍黑龙江。虽后经徐的哀泣、大臣的祈求,其父母的远戍得免,然此事却生动地体现了封建专制政体下帝王的淫威,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大臣们“伴君如伴虎”的无奈与悲哀。其次,李元度在具体的记述中,也能透露出日薄西山的封建王朝的腐败信息。如其姚文田传中所录的姚的奏折:“衣食粗足之家,一经官讼连染……资产已荡然矣。彼所控讦者不过一人,而牵涉常至十数,受丁胥之鱼肉,往往道毙而瘐死。……一案未结,而事外之被累者相踵,是一冤未雪而含冤者且数十人。”可见腐败的清季刑狱制度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尤为重要的是,他认为史家的职责就是秉笔直书,反对曲笔篡改。他说:“公私著述,倘挟恩怨于其间,即其书可烧也,是编自信无此弊。”事实上,《事略》的确秉承了“实录”这一史家的基本原则。如他专立遗逸一门,辑录海内外63位遗逸之民、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