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婚礼酒】   在豫西南农村,提亲至定亲间的每一个环节中,酒是常备之物。媒人每去姑娘家议事,都必须捎带礼品,其中,酒又必不可少。婚期定下,男家备酒肉面蛋糖果点心等,馈赠姑娘的舅、姑、婆、姨,三亲四戚。成亲时,当花轿抬进男家大院,第一件事就要祭拜男家列祖列宗,烧酒、猪头、香烛摆上几案,新人双跪于下,主持先生口中念念有词,最后把猪头砍翻而将酒缓缓洒于新郎新娘面前。之后,过堂屋拜天地,拜毕,新人入洞房,共饮交杯酒,寄托白头相守、忠贞不二的爱情。洞房仪式完毕,新人要双双向参加婚礼者敬酒表示致谢,此时,小伙们少不了向新婚夫妇劝酒,高兴起来,略有放肆,逗趣、玩笑自在其间,婚礼酒宴虽然有些繁琐,但却充满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      儿时的乡村宴席,与都市宴席比较起来,尽管不豪华奢靡,但是因其固有的乡土韵味和浓郁、醇朴、纯粹的、乡情气息,所以不失排场与大气。   不管哪家兴办宴席,办酒宴的数天前消息就会不胫而走,喜庆气氛早已洋溢全村山寨,温暖乡邻心间,特别是听闻办宴消息的小孩子们早已垂涎三尺,祈盼开宴当天跟随大人去一饱口福。其实,说实话,一年难得吃上几次肉的大人们内心也在揣摩着趁参加宴席去好好撮上一顿。   乡村宴席,一般都是从头天晚上开始登场,有的甚至提前一周就开始忙活起来,杀猪宰羊,炸鸡烧鹅,置酒备菜,炸油馍蒸糕点,许多人家还要买细米、磨白面,以及瓜子茶叶,水果点心,香烟火柴,油盐酱醋……调料什么的,样样都是不能少的。   待到正日子的中午,乡村人爱面子,好大喜功,“穷大方”,讲排场,最忌讳客人说主人家寒碜,因此乡村宴席都特别丰盛,上的都是主菜大菜。笔者依稀记得,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开宴之日,全村动员,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七碟八碗,茶杯茶瓶,不分彼此,统统集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狗剩家的,丫蛋家的,全村老少爷们儿,七姑八舅,三姨五叔,大表姐二姑父,干爹干娘们,都像赶集似的齐来报到……日近中午,主人家或在邻里大院,或在村寨小巷,或在草棚麦场,十数张或数十张八仙桌,错落分布,依次摆开,彩棚座座,彩绸飘舞,唢呐声声,人声鼎沸,喇叭号地,锣鼓震天,鞭炮齐鸣,宾客盈门,大摆宴席,酒肉飘香,真可谓门庭若市……   待新郎新娘拜了天地,入了洞房,随着主持婚宴的执客一声令下:“开席喽!”那些老亲旧眷,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男女老幼,依次入席,瞬间人声稀落,只听得唧唧咂咂的进食之声……先凉菜再热菜,后热汤,海碗上阵,碗上架碗,满桌菜肴,酒菜飘香。然而,堆积如山的菜肴,倾刻间却如风卷残云般销声匿迹,只剩下杯盘狼藉……客人们吃得嘴角流油,或嚼着肉食,或呷着茶水,或打着饱嗝,或松着裤带……正埋头进食期间,忽然,宴席酒桌之间,隔三差五地响起了哟五喝六的猜枚划拳之声,围观者随划拳猜枚输赢阵势哄笑阵阵,叫喊声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终于把满院满村的宴席气氛推向了高潮……主人家里酿制的玉米酒或小米酒醇香扑鼻,大碗小杯,轮杯换盏,豪气万丈,敬酒、回敬,三五杯下肚,酒过三巡,行酒令鼓动得满场关注,客人们面色红润,话语不断,人声噪杂,于是乎,满院子满村子再次人声鼎沸起来,……继尔,醉酒者或意气风发,或东倒西歪,接下来,参宴者变得稀稀拉拉,或三三两两离席打牌,或老亲旧眷屈膝长谈,说东道西,叙旧话新,谈天说地,最后便是依依不舍地话别,……宴席一直持续到日头斜搁并慢慢沉没到西山头时,客人们方离席回家,……村里人吃了宴席归去,漫山遍野都是萤火虫一样晃动的光,那是他们燃起向日葵竿、在竹筒上缠着布裹上煤油点燃,照亮夜晚里的崎岖山路。   我对乡村宴席的记忆和感动,是怀念那淳朴热情的民风。一家遇到红白喜事,村里人几乎集体行动起来,乡间妇女洗碗淘菜,叽叽喳喳,忙前忙后,笑语欢声,……这场景,是都市绝对没有的。鸡鸭鱼肉、猪牛狗杂、山珍海味、青菜干果,乡村厨师手起刀落,烹饪料理,苦辣酸甜,白里透红,绿肥红瘦,凉热各半,生熟相间,香甜可口,自制烧酒绝对纯正,烹制的宴席着实令人胃口大开,入宴者无不爽快下肚,“暴饮暴食”……这爽口的菜肴,在都市酒店恐怕是吃不到的。   日子追溯更早一些,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间宴席更多的是一些素食,荤菜极少,连蒸的干饭也是拌了玉米、小麦之类的杂粮,红苕做成猪肉、茄子做成鱼的形状与味道,但无论如何,乡村宴席算是一道美食大荟萃了。后来,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宴席标准也提高了:浑鸡浑鸭,牛羊猪肉,海蜇鱿鱼,猴头燕窝,红烧肘子,淀粉虾羹、藕丸子、土豆炖腊肉、南瓜蒸肉、炸春卷……酒,先是喝了能升腾烈焰的红苕高粱酒,甚至以光肚(不带包装)老白干待客,后来,饮酒观念改变一些,乡村也慢慢时兴带包装的低度优质白酒。不管怎样,我记忆里的乡村宴席,那些木桌上都积满了厚厚一层污垢,那污垢上面,让我感到也有一层香喷喷的油味,那村民自制的小米黄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