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支持下立体化教材开发探讨.docVIP

互联网支持下立体化教材开发探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支持下立体化教材开发探讨

互联网支持下立体化教材开发探讨   [摘 要] “互联网+”支持下的“立体化教材”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成熟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编排与呈现立体化、设计整体化、教与学个性化等特征的教学资源集约平台;其开发通过包括 “蓝本编写”“ 数字化加工”“互联网试用”三个环节,并最终通过数字课本、电子教案与PPT、微课、虚拟仿真实验、题库、学术论坛六个模块获得功能实现,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 “互联网+” 立体化教材 平面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1-0043-04   [Abstract]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is an intensive teaching resource platform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teaching theories and based on the maturit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diversification of expressing forms, three-dimensional of content arrangement and presentation, integration of design, individu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tc.“Blueprint writing”, “digital processing” and “internet test” are three indispensable parts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Finally, it achieves functional realization through digital textbooks, teaching courseware, micro-class, homework question bank,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cademic forums and other six modules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anation textbooks   “互联网+”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升级,给传统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互联网+”新发展阶段的“立体化教材”应运而生。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强调,“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MOOC课堂)和平台建设,促进课程应用”。并对“互联网+”背景下教材的开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鉴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材具有鲜明的“立体化”等优势,本文尝试探索“互联网+”支持下的“立体化教材”开发。   1 当下“立体化教材”开发的“高原现象”   “立?w化教材”在上个世纪末的欧美国家已有雏形,2002年,在“高等学校立体化教材建设研讨会”上,国内首次提出建设“立体化教材”(又称电子教材)的设想,此后近20年,学术界围绕“立体化教材”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索,发现“立体化教材”已成为教材发展的新方向,并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深化发展不断更新着自身的形象和品质[1]。然而,当下“立体化教材”在开发过程中呈现“高原现象”。(1)认识不够深入。“立体化教材”被简单地理解为“纸介质+光盘或网络形式的教材”,对“立体化教材”内在本质即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的立体化没有准确把握,且过分强调作为工具的网络信息技术,却忽略了网络信息技术、教材及人的关系,被简单地限定在需求满足的功能性层面。(2)整体化设计不足。“立体化教材”早期虽然注重表现形式多样化,但由于缺乏一以贯之的教学设计,导致设计开发教材过程中整体规划不够,各种形式之间关系不明确、内在关联不强;同时教材产品化以后,后续服务少,缺乏畅通的反馈机制[2]。(3)可体验性欠缺。目前“立体化教材”开发过程中仅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使教材的编排和呈现方式多样化,却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性,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大多限制于教师经验和对学生的想象;同时,“立体化教材”的构成中没有设计可体验的教学内容(如微课、虚拟仿真实验等),限制了“立体化教材”内容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