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与鬼纠葛与鲁迅笔下鬼气众生相探究
人与鬼纠葛与鲁迅笔下鬼气众生相探究
摘 要:《“人”与“鬼”的纠葛》的作者丸尾常喜是日本鲁迅研究的前驱者之一,本书则是鲁迅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本文旨在结合书中阐述的“鬼气”概念,对鲁迅作品所塑造的经典形象进行探究。
关键词:鲁迅 鲁迅文学 鲁迅研究 丸尾常喜《“人”与“鬼”的纠葛》
《“人”与“鬼”的纠葛》的作者丸尾常喜是日本鲁迅研究的前驱者之一,本书则是鲁迅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文献,书中阐述的“鬼气”概念对于解读鲁迅作品众生相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结合本概念,对鲁迅作品所塑造出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经典形象进行探究。
一、人身与“鬼气”
以《狂人日记》为发端的鲁迅小说,旨在描写他自己称为“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的中国民族,换言之,即作为缺乏“人”的状态而被把握的中国民族的人生的不幸与痛苦。
――序章:“人”与“人国”
本书所尝试阐明的就是:孔乙己、阿Q、祥林嫂都是这样的“鬼”,即从“鬼”的影像这一视点触发来考察被鲁迅自身称为“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
――终章:“人”与“鬼”的纠葛
从书中“探求‘鬼’翻身变成‘人’的道路”、“历史过多地让人感到‘鬼’变成‘人’的困难”一类的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丸尾常喜、乃至于鲁迅先生本人,都倾向于认为“人”比“鬼”更加合理。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不那么“合理”的人,便具有了鬼的某些特质(例如大多数鬼对于感情的反应比人迟钝,因此缺乏常态感情的、凉薄的人,便也就具有了鬼的某些特质)。在鲁迅所处的时代,病态的社会里病态的国民,比起“人似的人”更像是“鬼似的人”,皆似鬼魂游荡于人间,这便是人身与“鬼气”的纠缠。
二、孔乙己与“科场鬼”
《孔乙己》是一篇通过描写一个惨败者的形象,从内部来揭示科举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的作品。它为传统之子同时也是其反叛者的鲁迅自身的痛切体验与几年的观察、思索所支撑。
――第二章:隔绝与寂寞――孔乙己的后影
被科举拨弄的无意义的一生终于画上了悲惨的休止符的陈士成,其实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成为“鬼”了。可以认为,孔乙己身上也重叠着“鬼”的身影,他与陈士成都是鲁迅所捕捉到的“科场鬼”形象。
――第二章:隔绝与寂寞――孔乙己的后影
此处作者想要阐释的必不仅是鲁迅“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人物塑造方法,同时,作者从孔乙己和陈士成的灵魂中提取“科场鬼”之形象,这也可以视为“人与鬼纠葛不清”,以及“国民性中带有鬼的特质”的论据。
科举考试,牵涉之广、涉猎之多,自不必多言。尴尬如孔乙己,向统治阶级的进发以失败告终,又无法重回被统治阶级的行伍之中;不为统治阶级所接纳,也不被普通民众所理解;高级的心理和精神诉求难以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也没有保障;高不成,低不就,陷身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寂寞而且悲哀。更悲哀的是孔乙己之流绝非少数,可以想见,无数个如此模样的“科场鬼”袖手长袍,幽幽然游荡于世,为当时原就已经鬼气冲天、阴间似的人间更添了一份落寞。
三、阿Q与“阿鬼”
中国的文化、宗教、社会心理所生成的“鬼”的观念的种种表象,同阿Q彼时的姿态与心理叠印在一起,由此展开一个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与“民俗”的规模宏大的作品世界。
――第三章:国民性与民俗――阿Q=“阿鬼”说
从这个被家家户户拒之门外的阿Q身上,我们可以见出更浓的“孤魂”、“野鬼”的影子吧。
――第三章:国民性与民俗――阿Q=“阿鬼”说
全书的第三章《国民性与民俗――阿Q=“阿鬼”说》恰切地展现了日本学者细读文本的功力。作者以自身构思为发端,紧揽“阿Q=‘阿鬼’”这一论点,旁征博引搜罗历史、宗教、民俗等各学科知识穿越时空之限为己所用,对“阿Q=“阿鬼”这一理论进行条分缕析的论证。尤其在七、团圆一节中,作者以在戏剧小说中,往往用旋风起兴,引出鬼的登场的这一事实作为旁证,称“最后一章阿Q脑海里两度回旋的‘旋风’,表示出此前作为与‘形’相随的‘影’的‘鬼’将要登场”非常巧妙,为解读阿Q的形象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四、祥林嫂与“化鬼”
人们对于冥界的构想与死后的存在的想法,因对于人类的现世与个人的今生的想法不同而相异。对于有的人来说,“鬼”的生活是“转世”或“恢复”的契机,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永生”或“再生”的状态本身。
――第四章:祝福与救赎――祥林嫂的死
作者在《后记》中称本书有三个切入点,即孔乙己的“寂寞”缘何而来、阿Q为何叫阿Q,以及祥林嫂的那三个疑问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怎样的意味。从作者所界定的“鬼气”的概念来看,祥林嫂的确是一位充满了“鬼气”的形象。祥林嫂生前百般纠结,为自己死后的命运疑虑不已,而她最疑惑的莫过于人死之后究竟是否还有魂灵留存――她的疑问,也是过客的疑问;过客的疑问,也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互联网税务服务体系构建及实践应用.doc
- 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研究.doc
- 互联网结合云计算在传统行业中应用.doc
- 互联网网络创新性产品营销理念研究.doc
- 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创新.doc
- 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探析.doc
- 互联网职业教育在食品安全培训中运用.doc
- 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价值问题及对策.doc
- 互联网背景下 农类院校文化基础课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doc
- 互联网背景下B2C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改革研究.doc
- 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pdf
- GB 50098-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pdf
- GB 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pdf
- GB 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0年版).pdf
- GB 50156-201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年版).pdf
- GB 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pdf
-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pdf
- GB 50179-2015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英文.pdf
- GB 50193-9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999年版).pdf
- GB 50193-9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年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