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语法化及其语用规范研究
作语法化及其语用规范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200030
文章通过考察“作”与“做”的古今演变,针对“作(zuò)”与“做”的混用现象,从“作(zuò)”的虚化、词素化以及语法化趋势入手,由语音形式、词类、语法结构、四字格词化成语和语义特征以及扩展转换形式等方面, 对“作”与“做”的语用规律、辞典及语用实际规范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
“作”;“做”;语法化;混用;语用规范
H041A010907
一、 “作”与“做”的古今演变
“作”字起源很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均作“乍”,后来分化为两字。《说文解字》中解释道:“作,起也。从人,从乍。”
至少在中古时,“作”已经分化为不同的读音。《广韵》①中 “乍”音为“开口二等假摄麻韵”(目次:去四十?l。韵母拟音为[a]),“作”未列平声韵,仅分列去声和入声韵:
(1) 去声暮韵。臧祚切(目次:去十一暮,韵母拟音为[u])。
(2) 入声铎韵。则洛切(目次:入十九铎,韵母拟音为[uk])②。
“作”的词义发展演变过程: 起→兴起→产生→制作(造)→工作→创作→作为/当作。
“做”约魏晋时开始出现,应为源于“作1(制造)”的后起字。 《广韵》“做”仅列与“作1”相同的音韵。
《集韵》③中云:“‘作’,宗祚切,造也,俗作‘做’”, 把“做”视为“作(制造)”的俗字。后世所有词典都一直沿用这一说法,一般均笼统地认为“做”是“作”的后起字。其实,“做”仅为去声“作(zuò)”的分化,“做”最早也仅在“制造”义项上开始与“作”并用。
实际上,现在全国很多方言区“作”与“做”的发音还是有区别的。根据有关方言调查显示④,合肥、苏州、南昌、梅县、广州、厦门、温州、潮州、福州和建瓯等南方的各大方言点“作”仍保留有入声,与“做”发音差别较大。如合肥话“作”读为“tsu?”,而“做”为“tso53”。因此,上述南方方言区的人,这两个字一般很少会混用的。而北京、济南、西安、太原等北方方言区“作”和“做”的发音基本上都为去声。
《现代汉语词典》列“做(作)”。该词典《凡例》二“字形和词型4”中说明:“本字典单字条目所用汉字形体以现在通行的为标准。异体字(包括繁体字)加括号附列在正体之后。”⑤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词典》把“作”当作“做”的异体字。
“作”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四类用法:
(1) 作(zuò)。主要义同“做”或“当作”、“作为”等。《现代汉语词典》除单列“作(zuò)”外,还列出含“作(zuò)”类词条94个。
(2) 作(zuō):《现代汉语词典》仅列“作坊”一词,意为“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
(3) 作(zuō):(瞎、胡乱)折腾。
(4) 作(zuò):折合。如“作价”。
“作3”在口语中实际用得较普遍,如《女人就得有点“作”》张玫:《女人就得有点“作”》,载《青年时报》,2012年9月23日。中的“作(zuō)”等等。而词典中所收列的“作案”、“作弊”、“作对”、“作恶”、“作梗”、“作怪”、“作假”、“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践”、“作乱”、“作孽”、“作弄”、“作死”、“作祟”、“作威作福”、“胡作非为”、“自作自受”等中的“作”应与“作3”语义有密切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等语文词典均未收列“作3”,“作4”也未单列,而在很多方言中“作3”、“作4”读音也与“作1”并不相同。还有一些方言中“作3”、“作4”与“作1”和“作2”的读音也不完全相同,如合肥话“作1”大多为入声的“tsu?”;“作坊”、“作价”中“作”的调值为高平的“tsu55”;而像“作业”、“作文”、“作为”、“作孽”、“作死”、“作假”等前置的“作”多普遍词化变调为212调值的“tsu212”。这些读音均与调值为去声的“做(tso53)”则有明显不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因此,综合来看,现代汉语中“作3”和“作4”的规范标音均应与“作2(zuō)”相同为妥。
凌德祥:“作”的语法化及其语用规范研究
二、 “作”与“做”的混用现象
“作”与“做”在语用中出现的混用,主要是因为在普通话及大部分北方话中,二者同音,加上意义又是非常接近。由于“做”在北方话中与“作1(制造)”音同义近,魏晋时开始出现混用,如:
(1)晋代《佛说项王故事经》:“便作是念。”
(2)宋代秦观《江城子》词:“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3)宋代谢懋《石州引》词:“飞云特地凝愁,做弄晚来微雨。”
(4)明代吴承恩《水浒传》第四回:“既蒙员外做主,洒家情愿做了和尚,专靠员外照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