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之光后殖民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月之光后殖民解读

八月之光后殖民解读   摘 要:《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之一,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好评如潮。本文从后殖民视角对其进行阐释,通过分析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体现最明显的种族主义,来论证出殖民主义的结果不仅对被压迫者有害,也对压迫者有害,其中,以对《八月之光》中的主要人物乔?克里斯默斯和加尔文?伯顿的分析为例。   关键词:种族主义 乔?克里斯默斯 加尔文?伯顿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之一,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好评如潮。评论家们赞扬它是一部“具有异乎寻常的力度和洞察力的小说”,“不论以什么标准来衡量都是一部杰作”。[1]《八月之光》蜚声中外,“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就福克纳的创作而言,这部小说第一次直接触及了美国南方的种族问题。”[2]众所周知,种族主义是美国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通过对异族的征服来确证白人优越的手段。毋庸置疑,种族主义是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最显著地体现。本文将从后殖民视角对《八月之光》进行阐释,通过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探究来证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一种存在方式,它不仅对被压迫者有害,也对压迫者有害。正如法侬所断言的那样,作为后殖民主义的结果,所有被殖民者和殖民者都在遭受着精神扭曲,这种精神扭曲迟早会引发自我的崩溃。   初次接触到《八月之光》时,认为它是一部没有希望的小说,似乎所有的人物都处在痛苦之中,其中,尤其认为乔?克里斯默斯的悲伤“现今都比海沙更重”[3]。乔?克里斯默斯是《八月之光》中的带有悲剧色彩的主人公。据福克纳本人所说,“我认为他的悲剧在于,他不知道自己是谁――究竟是白人或是黑人,因此他什么都不是。由于他不明白自己属于哪个种族,便存心地将自己逐出人类。在我看来,这就是他的悲剧,也就是这个故事悲剧性的中心主题: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一辈子也无法弄清楚。我认为这是一个人可能发现自己陷入的最悲哀境遇――不知道自己是谁却只知道自己永远也无法明白。”[4]而我认为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不止于此,混血儿身份除了给乔本身带来了“无家感”,使得他30年来在大地上像个影子一样飘来荡去,更重要的是,模糊的身份使得他在美国南方种族主义猖獗的地方以种族主义者兼被种族主义迫害者的身份共存。   种族主义的推行建立在白人优越论的基础上。正如西方文明史所证明的那样,白人鼓吹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白人是优秀的人种,而黑人是低劣的人种,受上帝的诅咒。白人用武力使黑人屈服,用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使黑人顺从。纵观《八月之光》,种族主义的身影无处不在,而焦点始终对准乔?克里斯默斯。乔?克里斯默斯,圣诞夜被遗弃在一所白人孤儿院里,后被麦克依琴夫妇抚养,十八年来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遵照着白人社会的模式,尽管后来他像“一个幽灵,一个幻影”那样在人间飘荡,但当他在穿越白人街区和黑人街区时所做出的不同反应表明他属于白人社会,他想属于白人社会。正是这种想法,才导致怀疑自身有黑人血液的事实折磨着他。在养育他的白人环境里,他接受着白人的殖民主义意识,他相信白人至上,他维护白人血统的纯粹性,他像一个种族主义者那样处理他与黑人的关系。他拒绝同黑人女孩交媾,甚至当他知道白种女人跟黑种女人睡觉时不惜殴打白种女人。他重视女性的贞洁,所以当他知道博比是妓女时竟一时无法接受。他故意找黑人的麻烦以显示白人的优越。但是,正如精神分析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每个人的心理历史都始于童年时代的家庭生活经历。我们知道,乔?克里斯默斯的父亲被祖父枪杀,也间接害死了其母亲,而他本人也一直处于他的监视之下,在“黑屋子”里生活:知晓的记忆相信有一条走廊,那是在一幢宽大长方的歪七扭八、冷清清回应有声的楼房里的一条走廊;这幢楼房的红砖墙已被它的烟囱,更多的是它四周的??囱,熏得乌黑黯淡;户外空地铺满炉渣,寸草不长;这幢房屋困在煤烟直冒的工厂中间,还被一道十英尺高的铁丝网包围起来,活像一座监狱或一个动物园。[5]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黑屋子”被视为异类――黑鬼,这奠定了他饱受煎熬的一生。阿德勒在《人的认识》中写道:“为了清查一个人的世界观,应该进行调查研究,犹如从童年印象开始直至现今事物的状况,划了一条线。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将成功地确实开辟一个研究对象直至当时所行进的道路。这是条曲线,‘方向指示线’,个人的生活从其孩提时代起概括地呈现在这条线上……因为真正起作用的始终是个人的方向线,这条线和轮廓是受到某些改动,但其主要内容、能量和方向本身继续存在,根深蒂固和从童年起就一层不变,它与童年的周围环境并非没有关联。”[6]乔在书中第一次被明确称为黑鬼是他因偷食牙膏而误撞女营养师偷情,被发现之后,恼羞成怒地叫他“小黑鬼”“小杂种”。此外,作者也隐晦地提到,海因斯借着上帝的名义把他是黑鬼的事实告诉给孤儿院的其他孩子,由此使得乔经常一个人像影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