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朝北击匈奴若干问题辨析一文商榷.docVIP

关于秦朝北击匈奴若干问题辨析一文商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秦朝北击匈奴若干问题辨析一文商榷

关于秦朝北击匈奴若干问题辨析一文商榷   摘 要:《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发表了王绍东先生的《关于秦朝北击匈奴的若干问题辨析》(下文简称王文),对历来多数研究者的肯定与赞赏秦朝北击匈奴这一举动,提出不同看法。王文似乎论据严谨,却有着一系列明显而又致命的硬伤,并且带来了严重的混乱。我们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供王绍东先生和学界同仁参考和讨论。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秦朝;匈奴;北击;商榷   匈奴并未对秦朝构成巨大威胁   秦取“河南地”是对匈奴人的攻取   北击匈奴的时机选择不当   ①秦朝的统一,并没有给大规模进攻匈奴创造有利条件。   ②缺乏对战争的财政支持。   ③秦朝缺乏对付游牧民族的战马装备和战争经验。   战争没有给匈奴造成重大的军事损失   王文所论,对秦北击匈奴作了新的演绎。   不同学术观点已及论据的存在和讨论是正常现象,并且还是学术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王文似乎论据严谨,却有着一系列硬伤,并且带来了混乱。我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供王绍东先生和学界同仁参考和讨论。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先来考察王文的第一个结论:“匈奴并未对秦朝构成巨大威胁。”   王文所言“巨大”威胁,关键词不在于匈奴对秦朝的“威胁”而是有无“巨大”的威胁,特地举了两个事例,一为李牧击“匈奴”事,另一为五国攻秦事。   但是王文在举出这两个事例时,恰恰忘记了一个起码的事实:两次都是匈奴主动进攻,如何不是一个“巨大”威胁。   李牧击“匈奴”事,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如是数岁,亦不亡失。……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b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据此看出在李牧击匈奴前,每次都是匈奴入侵,在这期间,李牧因“不敢战”致使“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李牧与其后继者指挥同一军队但是结果全然不同,李牧时“不亡失”,后者却“失亡多,边不得田畜。”何以如此,前后之别甚大。不知王文如何得出“匈奴尚不具备与中原国家抗衡的实力”。   此外。匈奴不可能越界与李牧为敌。东胡、匈奴间的所谓“弃地”,正如,印第安部落境界之外,“一直伸至邻近部落境界的广阔的中立地带”【1】。这种中立地带,是防止部落之间互相侵袭的缓冲手段,是不能随便破坏的。秦汉之际,东胡想占有弃地,尚需征得冒顿单于同意。正如王文所言,屡受东胡欺凌的匈奴,焉敢贸然进入弃地,东胡使者也曾明确指出,这块弃地,“匈奴非能至也”。   不仅如此,自赵武灵王拓边置郡筑长城,楼烦西迁河南地【4】,林胡游牧云中雁门塞下【5】,林胡以东有?b褴【6】居代北【7】,更东则为东胡。因此,公元前3世纪中叶李牧守代、雁门,紧邻二郡塞下的游牧部落,自西而东,乃林胡、?b褴、东胡,无匈奴插足之地。匈奴当然更不可能侵入并越过它们的“分地”而袭击代、雁门和燕。   据《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司马迁虽一再描写李牧如何防备“匈奴”,但最后叙述李牧战绩的时候,却道出了真相,原来这一仗是“灭?b褴,破东胡,降林胡”;而“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从上下文看来,也只是总言对?b褴、东胡、林胡战争的杀获。   五国攻秦事,发生于秦惠文王后元七年,即公元前318年,《史记?秦本纪》:“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此次见于记载的所谓“匈奴”,并非是“匈奴”,实际上是义渠。且最重要的是“大败秦人李伯之下”,义渠在李伯城下大败秦兵。王文又是如何得出此“匈奴”不具备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实力。   当王绍东先生看到这里,会问起《史记?秦本纪》 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着“匈奴”,这如何解释呢?显然当时匈奴部落联盟并没有包括林胡、东胡、?b褴等部在内,其实王绍东先生在前文已经作已回答,当时匈奴和它们仍“自有君长”,“莫能相一”。   因此,战国史上屡见之“匈奴”,并不是真正的匈奴,而是司马迁、刘向等人对北方各游牧部落,如东胡、?b褴、林胡、楼烦、义渠等的通称,有些类似通常用来概括北方民族的“北狄”。   二、王文的第二个结论:“秦取“河南地”是对匈奴的攻取”   王文在论述中称“不管‘河南地’是不是匈奴的发祥地,但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是林胡、楼烦共有的游牧之地”。前文已论述,林胡、楼烦与匈奴并不同属,是在秦末农民起义时,匈奴冒顿单于趁机东灭东胡,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10】,尽服从北夷。过去独立的楼烦、白羊等部成为匈奴帝国的组成部分,“皆以为匈奴”。此时,匈奴才占有河南地。如果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