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杀安德海一事史实辨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宝桢杀安德海一事史实辨析

丁宝桢杀安德海一事的史实辨析   摘 要:丁宝桢杀慈禧宠信太监安德海是晚清轰动朝野的大事,因事涉宫闱,在史实与传闻(包括野史小说、民间故事、鼓词戏剧)之间有很大差异。本文根据清实录、清史稿、丁宝桢本人奏稿及了解此事原委的薛福成、翁同??等日记记录,勾勒出此事经过:杀安一案是同治、奕、慈安的宫廷密谋,丁宝桢不过是执行人;安案发生,慈禧开始是被动的,但绝不可能发布赦免安的“懿旨”,丁宝桢更没有抗旨行为,慈禧通过安案处理,转为主动,赢得盛誉;丁宝桢杀安是遵旨执行,不是密谋者,因其才干反得到慈禧重用,自然丁在杀安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也是得到慈禧信任的原因。   关键词:丁宝桢 安德海 慈禧 史实辨析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2-38-42   丁宝桢杀太监安德海一事,是清后期震动朝野的大案,因事涉同治帝、慈禧、恭亲王等宫廷上层,记载多暧昧不清,这就为后世民间传闻和文艺创作留下较多想象空间。为树立丁宝桢坚贞不屈形象,民间故事、戏曲(甚至当代影视剧)中,大多是丁宝桢如何独自设计捕安,慈禧下旨赦安,丁宝桢又抗旨杀安的情节。但这些美化丁宝桢的情节,并不符合清代督抚处置要案的成例,也无法解释丁宝桢既杀了慈禧心腹,后来慈禧反倒重用丁宝桢的历史事实。   本文的辨析,是尽可能地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至于丁宝桢本人的清正刚直、才干超群,才是他能胜任处决安德海,成为晚清名臣的主要原因。因本文不涉及丁宝桢的评价,所以这方面从略。   一   杀安德海并非丁宝桢个人所为,而是同治帝载淳、恭亲王奕密谋策划的,丁宝桢只是具体执行人,这是首先要辨析的。   一些正史对此事记载十分含糊。如《清史稿?丁宝桢传》只有一段话:“(同治)八年,太监安德海私出山东,矫称采办御衣。宝桢奏闻,即饬属严拿,获之泰安,讯实具奏,得旨就地正法,并随从太监人役等,斩绞如律。”这里用了两个“奏”字,一是安入山东,丁宝桢上奏告之此事;二是拿获安并得到安的口供后再次上奏。现此两奏均存,收于《丁文诚公奏稿》,可见事实确是如此。不过两奏也留下了疑窦:朝廷只有一个答复,是在收到丁第二个奏章之后,第一个奏章并没有答复,也即是说,丁宝桢告知安入山东如何矫称御旨,如何招摇等情节之后,双方像有默契一样,朝廷竟不作答,一任丁宝桢从容布置,捉拿安德海。关于这一段经过,后人记述更神奇了。丁宝桢死后,湘潭名士王?]运为丁写了“诔词”,是这样铺陈的:“有矫伪之乘徒,驰辇下而莫呵。惊朝至而夕擒,美执法之无邪。昭三圣之严法,靖宫府之敖吴。”说安德海“矫诏”南下,一路浩浩荡荡,无人敢阻止,谁知到了山东,即被丁宝桢擒拿,丁宝桢杀安德海既有充足理由,又昭示了“三圣”(慈安、慈禧、同治)的执法公允,更阻止了宫廷对苏州一代的骚扰。“诔词”自然要美化死者,但经王?]运写来,仿佛丁宝桢只手回天,将杀安德海归功于丁宝桢一人,显然把事件简单化了。王?]运可算是美化或神话丁宝桢的第一人。   为说明诛杀安德海关系到清末统治集团内部事件,就不得不补述一下安德海的身世,安与慈禧、慈安、同治、恭亲王之间的关系。   安德海是河北青县人(据丁宝桢的《拿获私逃出京太监遵旨正法折》,一些野史称安为南皮人,误),幼年入宫,称“小安子”。安为人机警,一八六一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在热河病死,慈禧与恭亲王策动政变,废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形成了垂帘听政局面,安在慈禧与恭亲王之间秘密奔走,通报消息,以是得到慈禧宠信。丁宝桢的奏折称捕获安德海时年二十六岁,推算他应生于一八四四年或一八四三年,一八六一年时正好是十七八岁,也正是可参预大事的年龄。   北京政变后,形成两宫皇太后垂帘于内,恭亲王奕以议政王身份专权于外的政治格局。对于极富权力欲的慈禧来说是不甘心的,于是慈禧与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安德海既依附慈禧,便千方百计在慈禧面前诋毁奕,制造事端,同治四年(1865)奕被罢去议政王职务,就与安德海从中捣鬼有关。慈禧生活奢侈,安德海极力迎合,野史称其“纳贿招权,肆无忌惮”乃至“干预政事”(《奴才小史?安德海》,《满清野史续编》)。论之正史,是符合实际的。同治七年(1868)有御史德泰,奏请修复圆明园,内务府库守贵祥还具体拟出筹款方案:在全国“按户、按亩、按村鳞次收捐”,此议一出,“时有知其事者,谓由安德海授意二人云。”奕得知此事后,认为二人纯属“丧心病狂”,因为此时太平天国刚刚镇压下去,捻军余波尚在,国库极为空虚,如再建园,不仅“侈端将启”,还会引起全国人民反对,在奕主持下将德泰革职,贵祥发往黑龙江为奴,将事情压了下去。(《清史纪事本末》)安德海内恃慈禧恩宠,已渐渐形成一股势力,一些朝臣奔走在他门下,“势焰?V?V乎埒魏阉矣”。明末魏忠贤专权误国的局面又将出现,奕不得不痛下决心除去安德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