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一片血一般红杜鹃花与献给爱米利玫瑰花比较研究
那一片血一般红杜鹃花与献给爱米利玫瑰花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白先勇和福克纳是两位在写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作家,国内许多学者如欧阳子、朱立立等人从白先勇的诸多作品中捕捉到了福克纳的影子。本文拟选择白先勇的《那一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和福克纳的《献给爱米利的玫瑰花》这两篇短篇小说进行平行研究,通过对时间、灵肉、死亡这三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主题的探讨与比较,来发现两位作家对王雄和爱米利这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代边缘人书写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白先勇 福克纳 时间 灵与肉 死亡
《那一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的王雄和《献给爱米利的玫瑰花》中的爱米利,一个是中国台湾的退伍军人,一位是美国南方的没落贵族,这两个在人类时空中毫无交集的人物却在白先勇与福克纳的笔下有着相似的人生命运――他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都是沉沦在“过去”的流浪者,都在灵魂与肉体之间苦苦挣扎,并逐渐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最终成为时代的边缘人。
一.在过去中沉沦
白先勇和福克纳的作品常常表现人物困在时间之中不能自拔而引起的人生悲剧。这两篇小说的主人公王雄和爱米利也同样如此,在他们的生活中“过去”是压倒一切的因素,自始至终控制着他们的命运。
白先勇的《台北人》描写了一批内战结束后随着国民政府仓皇撤退到台湾的大陆人的生活,《那一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为其中的一篇表现出了厚重的时间意识。王雄,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男工,十八岁时被迫应征入伍,从那以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成为了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对于他来说,那个记忆中的湖南乡下,承载了他全部的青春理想,他沉沦在“过去”,即使是现在对丽儿的迷恋,也只是他对“小妹仔、对自己那充满温情的过去的迷恋。如今丽儿是他联系过去的最后一根丝线,这根线一旦断了,他的生活便失去了意义,最终剩下的只有死亡。王雄是一个完全由“过去”控制的人物形象,他不能放弃过去,也不肯放弃过去,他企图在“找回了过去”的自欺中寻求生活的意义,然而时间的不可停驻注定了他为时间所束缚的悲剧命运。
与白先勇一样,福克纳也是一位具有极强的时间意识的作家,萨特曾评价说“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献给爱米利的玫瑰花》同样表现出了这一主题。爱米利所处的格里尔生贵族家庭是典型的南方没落贵族,爱米利小姐在父亲死后成为了这个家族最后的象征,她用自己羸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族的传统和荣誉。爱米利那座有着上个世纪风味的建筑早已与现在格格不入,她却仍然牢牢守着它,其实她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那个一去不复返的辉煌时代。即使时代变迁了,家族没落了,爱米利却仍保有她贵族特有的骄傲,“爱米利小姐和像她一类的女子对什么年轻男子都看不上眼”,但是爱米利最后却堕落地与一个她本不应看得上的北方佬在一起了,然而荷默最终离开了她,贵族的尊严让她无法接受自己被一个“身份低微”的人所抛弃,所以她用死亡来留住荷默,以自欺的方式来守护她以及整个家族的尊严。爱米利的一切行为都由“过去”所控制,虽然这“过去”在她的人生中只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却足以让她为此疯狂一生。
无论是沉沦在过去美好青春的王雄,还是沉沦于过去辉煌身份的爱米利,他们都凝固在时间中无法自拔,但是时间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一味地沉沦于“过去”只会让他们渐渐脱离于所处的时代,成为为世人无法理解的“边缘人”。
二.在灵与肉中挣扎
无法达到灵魂与肉体上的同一是这两篇小说一个共同的主题,无论是身份高贵的爱米利,还是地位低微的王雄,他们都没有逃过悲惨的命运带给她们的灵魂与肉体的挣扎与苦痛,并在自我放逐中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
欧阳子曾从《台北人》中解读出三个相互关联的主题:“今夕之比”、“灵肉之争”和“生死之谜”,而其中的“灵肉之争”是《那一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最为突出的主题。王雄痴恋丽儿,他可以在与丽儿的相处中找回逝去的青春,享受到灵魂的愉悦。但是当丽儿开始长大,开始接受世俗的价值观念,认识到了王雄低微的身份,她便开始嫌弃王雄并逐渐远离他。当王雄意识到丽儿离开的现实时,他变得沉默寡言,“无论什么人跟他说话,他一概不理睬”“十分迟缓地、十分用心地灌溉着他亲手栽的那些杜鹃花”,此时王雄已经开始游离于人群之外,一步一步地走向边缘。与此同时,“肉”企图将王雄从过去拉回现实,那“肥壮”、“肉颤颤”的下女喜妹便是王雄体内的“肉”之象征,喜妹对王雄不止一次的撩拨便是“肉”对“灵”的不断挑衅,最初王雄因为“灵”的胜利而对“肉”不加以理睬,但是当“灵”无可挽回地失败了,喜妹放肆地嘲笑他的“灵”时,王雄选择了向“肉”进行报复――对喜妹施暴,并且以死亡为代价做出了挽回“灵”的最后的努力。但是王雄最后的挣扎还是失败了,“他的尸体被潮水冲到了岩石缝中,夹在那里,始终没有漂走。”,王雄最终还是没有找回那让他汲汲追赶了半生的“过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