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探索与实践.docVIP

迁移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探索与实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迁移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探索与实践

迁移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探索与实践   迁移教学法,将化学知识与情境设计相结合,将课堂内外资源有机结合,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内外迁移,开合有度,形散神聚,相得益彰,使化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利于凸显化学教师的博学睿智,有利于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迁移教学法,把抽象的、复杂的化学知识同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身边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用具体生动的现实来理解化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变理论为现实,激发兴趣,深受学生欢迎。   一、从身边化学、生活常识入手,把学生引入到化学学习的殿堂   1.根据身边最亲近的化学资源设计问题,做好铺垫,引导学生走近化学   谈到化学,很多同学头脑中的概念就是化工、污染、有毒、三聚氰胺、增白剂、食品安全等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其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研究身边的化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比如,我教的每一届学生,我都要求他们必须完成一项作业:在高一时要写《身边的化学》,要求学生根据身边的所见所闻,家中衣食住行,追根溯源,明白家中每天运用到了哪些化学知识,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改进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借助于现实生活常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浅显易懂,指导学生会学化学   在化学学习中,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苦恼,学化学就是背,背化学性质,背方程式,但是背过就忘,答题时前后混淆,因此对化学产生厌倦。当很多学生苦于无门,向我寻求妙药的时候,我没有直入正题,而是随手举了一个生活当中分类的例子启发学生,教会他们按照化学规律、体系分类整理记忆,就会把烦琐的化学知识深刻掌握了。   二、密切联系现实,把学生熟悉、关心的时政焦点、生活热点等巧妙运用到化学课堂中来   1.借助现实中学生熟悉关心的热点、生活常识导入新课,把化学拉进现实生活   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时,先给学生展示一份材料:2004年4月15至16日位于重庆市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造成至少9人失踪、3人受伤的严重后果,附近15万群众紧急疏散,消防官兵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2道水幕进行稀释,并面戴防毒面罩进行现场抢救,该区域空气受到严重污染,附近庄稼由绿变黄。这起事故的罪魁祸首就是氯气,那么,请大家根据事故抢救措施分析,氯气会有什么性质呢?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的内心被震撼了,学生会有高度的责任心去学习氯气的性质,学习效果非常好。   再如:人教版《化学2(必修)》 “乙醇和乙酸的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先提出问题:酒为什么存放时间越长越香?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使鱼的味道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从而引发学生想知道酒的成分以及其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和如何制取乙醛、乙酸、乙酸、乙酯等一系列问题。   2.借助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关切的热点讲授新课,深入浅出   例如:在讲“气体摩尔体积”时,学生对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为22.4L,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不等不理解。于是,我上课时没有引用课本上的计算,也没有直接讲气体的体积是由分子间距和分子数决定,而是先问学生在做课间操时,班级所占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马上就会想到有两种情况:一是集合时,由班级的人数和每个人体积大小决定;二是体操队行时,是由班级人数和每个人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如此一来,物质的体积也有两种情况:①固体和液体的体积是由分子的大小和分子数决定的,每种分子大小不一样就像小学生和中学生,人数虽然相同但体积不等;②气体是由分子数和分子之间距离决定的,就像按体操队行,人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当人数相等时,体积就大约相等,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微观化学知识掌握理解得深刻。   再如:在“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的教学中,先在实验桌上放置:一根弹簧、两个内充二氧化氮的密封注射器、两瓶浓度不同的氯化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等。然后设疑引入:弹簧放桌上对我们这堂课有什么用?大家不觉得奇怪吗?学生议论纷纷:又不是上物理课,如果说内充二氧化氮的密封注射器与化学课有关,我们还能接受。尽管学生不理解老师拿弹簧的用意,但都拿起弹簧玩了起来,有的用力压弹簧,有的用力拉弹簧等。等学生玩了一会,老师继续设问:请学生拿起注射器进行推或拉,发现推注射器的活塞时,注射器内颜色先加深后变浅,但比原来深;拉注射器的活塞时,注射器内的颜色先变浅后加深,但比原来浅。再设问:这与弹簧的压、拉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师设疑,学生欲析疑,并提出猜想,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下来学生马上进行分组讨论,对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及时地进行分析:用力压一个弹簧,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