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性主题研究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性主题研究
摘 要:以新教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来衡量,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性爱内容是不道德、渎神和邪恶的。然而在道德严厉,否定愉悦,视人性邪恶的新教意识形态语境里,莎士比亚对性主题作了淋漓尽致发挥的诗作却能生存。究其原因,这是新教意识形态与古典文化人文价值两大竞争体系妥协的结果。诗人们既维持自己的信仰,又不放弃古典文化中有巨大吸引力的美学意蕴和人本精神,通过创造性模仿意大利文学,化解消除宗教矛盾,建构具有英国新教特色的民族身份。莎士比亚改变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神话的主题和结构,突出了爱与美的对立和冲突,深刻揭示了性欲的邪恶面,支持了新教意识形态性欲邪恶说的正义性。
?ス丶?词:神话;性欲;加尔文学说;意大利风格模仿;身分建构;爱与美的冲突
?ブ型挤掷嗪牛?I 561.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8-273(2008)03-0030-09?お?
诗用生动形象和有力的意象说话,表达力丰富敏锐,给人以美妙的审美体验。锡德尼赋予了它能把“铜的世界”改换成“金的世界”的巨大功能。华兹华斯侧重主体的想象力表达,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而《英诗金库》的编者帕尔格雷夫则赞美说,诗歌超越了它形成时的环境状况,提供“珍宝,引领我们在比这个世界上的道路还更高尚和更健康的道路上行进。”[1]诗遭柏拉图贬损后,一直有人为其辩护,享誉赞美。这种观念在二十世纪后已难以为继。近来的批评,特别是新历史主义批评,越来越强调英国十六世纪诗歌创作的历史环境条件。新历史主义批评认为历史和文学都是“作用力场”,是“不同意见和兴趣的交锋场所”,是“传统和反传统势力发生碰撞的地方。”[2]格林布拉特主张采用“文化诗学”(poetics of culture)的策略,把文学作为构成一特定文化之一部分的符号系统去理解。根据这种方法,文学“解释的任务是要通过调查深入文学作品世界的社会存在和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存在。”因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文化之复杂斗争和融合的最了不起的敏感纪录。”[3]用这种方法去评判,“十六世纪诗歌的最近面貌于是显得更悲观和复杂。抒情诗不再是超然的,而是存在于历史环境和条件之中的,容易受到各种相互矛盾势力的影响。”[4]例如,抒情诗里对爱情的宣扬总是怀有敌意,表现出对女人的厌恶。这显然有悖常理。??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以下简称《维纳斯》)于1593年4月在书局登记,不久后出版。这个册子印制精美,十分成功。该诗发表后‘甜言蜜语’便成了形容莎士比亚的流行修饰语。到1640年,该诗一共印行了16版,被广泛地引用和模仿。在《维纳斯》里给亨利#8226;赖斯利,南安普顿伯爵的献辞里有“William Shakespeare”的署名,这是莎士比亚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一部正式出版的作品上面,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之作。诗人在献辞里称这首诗是他的‘头胎儿’。这实际上标志着“莎士比亚的开始。在他早期读者的心目中,莎士比亚是位诗人。”到了十八世纪早期,《维纳斯》以及《露克丽丝遭强暴记》(以下简称《露克丽丝》)都“彻底沦为莎氏作品的边缘部分。”除了个别例外,莎氏的诗歌一直都被编辑、印刷在作为他戏剧作品的补充卷册里。之所以如此,一般持论认为《维纳斯》创作于1592-94年伦敦爆发瘟疫期间,当时剧院关闭,它是莎氏在闲暇中的即兴之作,是他兴趣的边缘部分。所以莎氏的诗作“仍然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和质量低下的。”??
在整个二十世纪,莎士比亚是被作为戏剧诗人理解和接受的。他的诗歌被划分为十四行诗和其余的诗作两部分。它们各自都引发了不同的批评注意。从十九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主要对十四行诗进行自传性解读。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它们又成了新批评文学研究方法较量的场所。像《维纳斯》和《露克丽丝》这样的叙事诗,修辞冗长、没有自传成分,不符合上述两种批评模式的任何一种。在1790年代至1970年代之间,这些诗歌伴随着直率的谴责,在轻微赞扬的池塘里枯萎凋谢。一直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评论家和读者们才认识到莎士比亚早期对奥维德(Ovid,前43-公元17)回应的力量,并体会到在这些回应中,作为修辞和戏剧即兴创作的个人身份的隐含观点。伯罗认为:“这些诗如同戏剧一样,思考了修辞、劝说、自我说服、性别、政治、行动和激情之间的关系。并且,它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是那样直接和清楚,表明这些诗不是戏剧作品的分支,而是莎士比亚在其中进行了许多基本思考的作品。这些思考巩固了他的戏剧创作。”由此可见,《维纳斯》实际上在莎士比亚的文学生涯和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莎士比亚的第一部伟大作品。??
学界一致认为莎士比亚最喜欢的古典作家是罗马诗人奥维德。“莎氏的诗作反映出他追随奥维德,把这位先驱诗人兼剧作家的职业模式作为自己诗人之标志的长期意图。”奥维德的《变形记》(Me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