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集中漫特殊意义和用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俚曲集中漫特殊意义和用法

聊斋俚曲集中漫特殊意义和用法   摘要: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的“漫(慢)”有否定副词、程度副词和语气助词等三种特殊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认清楚这一点,可帮助我们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对《俚曲》的误读或误释现象。关键词:聊斋俚曲集;虚词“漫(慢)”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10)01-0063-04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以下简称《俚曲》)中的“漫”或“慢”除作一般实词使用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多未收释。近年来虽也有人对《俚曲》中的“漫(慢)”做过一些解释,但多为隔靴搔痒,甚至存有误读、误释现象。笔者认真考察了《俚曲》中该词的使用情况,归纳出它有三种虚词意义和用法,兹略陈浅见如下。      一、“漫(慢)”是否定副词,相当于“莫”“别”“不要”      先看例句:   (1)拿不着人,漫怕他,明明的张鸿渐采了家,怕他怎的!(《富贵神仙》九)   (2)拿不着人,漫怕他;明明在家,怕他怎的!(《磨难曲》十九;按《磨难曲》据《富贵神仙》扩写而成,故有些语句相同或相近)   (3)诗曰:利害分明漫说陈,是非已听圣明君。(《磨难曲》三十)   (4)我说你慢翻错了,我伺候下四指老面条。(《禳妒咒》二)   四例中的“漫(慢)”都是表示“莫”、“别”、“不要”意义的否定副词。“漫(慢)”表示禁止义,至今仍保留在“漫(慢)说”、“漫(慢)道”等合成词中,《俚曲》中就有这方面的用例:   (5)万岁爷一笔到底,六哥看了看,改的是:“也漫说那酒高壶大”,第二句是“清香赛过屠苏”。(《增补幸云曲》七)   其实,“漫(慢)”表示否定,《汉语大词典》和《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已经收释,前者还列举了唐以后的数个例证,只是未见引用《俚曲》的例句而已。   王群《明清山东方言副词研究》,将头两例中的“漫”视为“表示程度高,意近‘极’”,也就是说,“漫怕他”就是“极怕他、很怕他”的意思,这正好把意思解释反了。实际上这里的意思是说“不要怕他”。      二、“漫(慢)”是程度副词,相当于“蛮”“很”“挺”      “漫(慢)”的确有“表示程度高”的用法,但不是(1)和(2)两例中的“漫”。现在让我们来看别的例句:   (6)好眉好眼全不知羞,他漫不觉可叫人怎么抬头!(《禳妒咒》二一)   (7)这人眼也漫俗:他坐监的时节,人都说方娘子俊的忒也嫩,没厚福;到了此时,人都说方太太又齐整,又福相。好不可笑的紧!(《磨难曲》二一)   (8)皇爷说:“二姐,你错相了,穷军家有什么好处?”二姐说:“不然,人眼慢俗,我却有个小斤称。”(《增补幸云曲》十七)   例(6)“漫不觉”意思是很不自觉,例(7)、(8)“漫(慢)俗”应该是蛮俗气、很世俗的意思:这三例中的“漫(慢)”都是程度副词,相当于“蛮”、“很”或“挺”。   关于程度副词“漫”的来源,王群认为“当由其形容词意义‘遍布’发展而来”,是表示“量度大”的形容词“漫”“进一步变化产生的”。此议可聊备一说。不过据笔者私见,与其如此拐弯抹角地解释,不如把“漫(慢)”看成程度副词“蛮”或“满”的近音借字更为合理。“蛮”或“满”是带有方言色彩的程度副词,相当于“很”或“挺”。《俚曲》中就有“满”的用例:   (9)酒肉赔着满欢喜,那有这样混账货!(《俊夜叉》)   “蛮”的用例在《俚曲》中虽然没有发现,但在同为反映山东方言的《醒世姻缘传》中却用到过这个词:   (10)三间高高的门楼,当中蛮阔的两扇黑漆门。(《醒世姻缘传》五)   (11)二人穿着大红绉纱麒麟补服,雪白蛮阔的雕花玉板,拖着牌穗印绶,摇摆进去了。(《醒世姻缘传》五)   我们知道,《俚曲》中借助同音或近音现象写“别字”的情况相当普遍,蒲氏将“蛮”或“满”记写成“漫(慢)”是完全有此可能的。      三、“漫”是表示对举和停顿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么”      如果说“漫(慢)”的前两种虚词用法还比较容易辨认的话,那么“漫”的第三种虚词用法辨认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还是让我们先看例句:   (12)世间有一等没良心的,看着自己的达漫是达,人的达就不是达。(《墙头记》)   (13)俺嫂子漫会唠,我老实不会叨,谁能弄那花花哨?(《墙头记》三)   (14)强人呀,俺漫去受罪,你可去快活!(《禳妒咒》十五)   (15)你漫有儿望生长,弄的我无儿嘴咕答。(《磨难曲》十五)   (16)别人是决科决甲的好秀才漫,在傍里现榜;你不过是完了场就该归家,在那里做甚么?(《磨难曲》二一)   例(12)是“自己的达”(达,父亲)和“人的达”对举着说,“漫”用在第一个对举项“自己的达”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