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园杂记民俗语汇特征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菽园杂记民俗语汇特征分析

菽园杂记民俗语汇特征分析   摘 要:《菽园杂记》民俗语汇具有六个方面的突出特征:涉俗性;变异性;稳定性;兼容性;服务性;教化性。对《菽园杂记》的民俗语汇进行特征分析,有利于了解该书民俗语汇的概貌,并对研究该书民俗语汇承载的民俗事象、书中记载的民俗事象所反应的语言现象,以及双方的内在联系,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菽园杂记》 民俗语汇 特征   《菽园杂记》作者陆容(1436~1494),明代人,字文量,号式齐,江苏太仓州人。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曾授南京主事,后迁兵部职方郎中,终居浙江参政。容以其博学卓识著称于世。与张泰、陆釴齐名,时号“娄东三凤”。   《菽园杂记》内容广博,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提要》说,《菽园杂记》“于明代朝野故实,叙述颇详细,多可与史相参政;旁及谈谐杂事,皆并列简编。”[1]全书对当时的人事活动、社会风情、风俗习惯等有较详细的描写记载,是研究民俗语汇很好的语料。全书或记载,或议论,颇显作者之博学,因此陆容此书被同时代的人誉为“本朝纪事之书,当以陆文量为第一。”   我们通过对《菽园杂记》全书民俗语汇的整理与分析发现,该书民俗语汇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突出特征:   第一,涉俗性。民俗语汇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语汇,最重要的就是其涉俗性,即该语汇一定是与特定的民俗惯制或事象相关联或是反映了某些民俗惯制与事象。例如:   【纳币】山西石州风俗,凡男子未娶而死,其父母俟乡人有女死,必求以配之。议婚定礼纳币,率如生者。(见P62,卷五)   “纳币”指古代婚礼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之一。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体现了古代的婚姻习俗。   又如 【快儿、抹布、圆果、竖笠、兴哥、谢欢喜】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讳“离散”,以“梨”为“圆果”,“伞”为“竖笠”。讳“狼籍”,以“榔槌”为“兴哥”。讳“恼躁”,以“谢灶”为“谢欢喜”。(见P8,卷一)   这些语讳,是民间的禁忌、避讳习俗在语言上的反映。   第二,变异性。《菽园杂记》民俗语汇的变异性具体表现为:   (一)历时变异性。民俗语汇是历时的民俗语言现象,该书某些民俗语汇反映或代表的风俗事象在历史发展中发生变化或不复存在。如:   【斗叶子】斗叶子之戏,吾昆城上自士夫,下至僮竖皆能之。予游昆庠八年,独不解此。人以拙嗤之。(见P173,卷十四)   “斗叶子”是指明代的一种博戏,纸牌戏之一,在现代已不觅踪影。又如:   【禋祀】遐规历代哲王,莫不顺时禋祀,兴云致雨,天实肯从,转孽为祥,何有不赖。(见P87,卷七)   “禋祀”是反映祭祀风俗的词语,在现代社会已变成历史词汇。   (二)地域变异性。民俗语汇的地域变异性特征,是指反映同一民俗要素或事象的概念,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民俗语汇来表达;抑或某些民俗语汇只体现一地之风俗。前者如:   【撞太岁】京师有依托官府赚人财货者,名撞太岁,吴中名卖厅角,江西名树背张风,盖穿窬之行也。(见P171,卷十四)   “撞太岁”指依托官府赚人财货的人,吴中名为“卖厅角”,江西叫“树背张风”。   后者如【斋打底】江西民俗勤俭,每事各有节制之法,然亦各有一名。如吃饭,先一碗不许吃菜,第二碗才以菜助之,名曰‘斋打底’。(见 P29,卷三)   “斋打底”反映江西勤俭的民俗特征,如吃饭,第一碗不许吃菜,第二碗才以菜下饭,名曰“斋打底”。   第三,稳定性。上文谈到了民俗语汇在时空层面的变化性,其实,辩证地看,民俗语汇也是相对稳定的。因为民俗事象或惯制一旦产生,便会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具的民俗文化特色,这种特色正是通过民俗文化的稳定性传承下来的。作为民俗事象和惯制载体的民俗语汇,自然也是相对稳定的。例如:   【妗/舅母】《辍耕录》言:“婶妗字非古,吴音世母合而为婶,舅母合而为妗耳。”此说良是。(见P82,卷七)   【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俱存曰重庆。(见P2,卷一)   这些亲属称谓,并不因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而消失,显示出从古至今在强大宗法制度影响下,亲属称谓的稳定性。又如,中医是汉族劳动人民根据医疗实践经验总结创造出来的,其内容涵盖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包涵着丰富的民俗内容。   【保养】回回教门异于中国者……其俗,善保养者,无他法,惟护外肾,使不著寒。(见P17,卷二)   【胎衣】南京內官秦力强,喜食胎衣。(见P45,卷四)   【五味子】一枝箭出贵州,同五味子根、金银藤共煎,能愈毒疮。(见P157,卷十三)   上述中医学术语(属民俗语汇中“非隐语性行业习惯语”),直到今天还在沿用。   第四,兼容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