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成长教科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本关于成长教科书

一本关于成长的教科书   去年岁末,我收到了温家宝同志寄来的《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的清样。为了让这本书更严谨、更适合年轻人阅读,在正式出版前他特地向一些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征求了意见,我也有幸先睹为快。没有想到,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专业的地质笔记,却竟然让我这个外行爱不释手,连夜挑灯细读。   这本书有着笔记所特有的现场感,翻开书,仿佛追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了祁连山,迈进了地矿部。然而,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地质笔记,在描写地质工作的字里行间,也记录着温家宝青年时代的生活点滴,让人鲜明地感受到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纯真的报国情怀、求实的科学精神、不畏困难的探索勇气,领悟到一位管理干部务实的工作作风、缜密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方法,分享了一位共和国总理成长的经历与感悟。   我想,对于非地质专业的普通读者而言,《温家宝地质笔记》更像是一本“教科书”。从这本特别的教科书中,每个人都可以获益良多。它是年轻人成长的教科书,告诉我们:伟大始于平凡,理想创造辉煌。它也是知识分子前进的教科书,告诉我们科学没有捷径,坚持才有奇迹。就我个人而言,最让我感动的是两组关键词:理想与行动、阅读与反思。   理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生命叙事的角度来看,理想往往是人生命的自我镜像,是人对于远大目标的追寻。温家宝就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早在北京地质学院读书期间,他就多次参加野外教学实习,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并立下了志向:“一生将以高山为伴,不断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968年年初,他结束了8年大学生涯,来到了甘肃祁连山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考察,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在1970年5月18日的日记中他写道:“现在,同事们都在打扑克。我不愿在那上面多费时间。我想,只有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学习,才能弥补我资质的不足,才能不空耗生命,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1979年3月21日,他在日记里摘抄了爱因斯坦的一句格言:“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理想的实现需要不懈的行动,需要坚守的力量。温家宝同志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人,不是一个空头的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他时刻用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理想来对照自己的言行。   在祁连山野外考察的那些日子里,他经常要“顺着深沟爬至山脊,直到冰雪覆盖的地方。因为深沟切割,岩石露头、层理变化、岩浆侵入、构造形态十分清晰,宜于观察,沟两侧的地质状况也便于对比”。在野外观察时,他十分细心,一丝不苟,“为了定一个点,有时要跑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从不敢马虎”。当时,在行内有“遥测点”的说法,即根据远远看到的地质现象加以描述,并根据观察点附近的地貌特征在地形底图上定点了事。但是,他从未定过一个遥测点。他说:“我的良知不允许我那样去做。我决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哪怕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我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认真地记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1980年,已经担任处长的温家宝没有陶醉在“少年得志”之中,他在日记中说,如果只是过过小日子,参加参加会议,批阅批阅文件,工作和生活缺少目标,就会“空费精力,磨人生命”。正是因为清晰的人生理想照耀着他前行,才让他的行动分外执着。一路走来,他不彷徨、不动摇,从祁连山走到兰州、北京,一直走到共和国总理的岗位。难怪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说:“这本书是我用双脚走出来的。”   如果说理想和行动是成长教科书上编的话,那么,阅读与反思则是这本成长教科书的下编。理想与行动是生命叙事的方向,而阅读与反思则是专业成长的基石。   对照温家宝同志的阅读学习生活,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自愧不如。1968年他远赴甘肃工作时,随身携带的四件行李中,有两件是装满书籍的小木箱。在地质队的时候,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每个冬季休整时自学一门学科,包括物理、化学、历史、文学、外语等。他还从微薄的工资中省下钱来,买了许多书,其中有《中国通史》《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刘禹锡诗文选注》《王安石诗文选注》等。有时候,“手上的书不够,就反复读几遍”。一本鲁迅的《呐喊》,他读了三四遍。为了增进记忆,他甚至抄书。1974年的五一劳动节,他和往常一样,把别人休闲的时间用于阅读,这一天,他读的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时隔两个多月的7月17日日记中显示,他一方面读专业的地球化学著作,“很想从地球化学方面总结一下铁矿赋存的规律”,一方面在读《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980年夏天,年近不惑的他还报名参加了职工业余英语学习班,每周三个晚上去上课。   在这本书的第四部分,温家宝同志收录了他的一部分学习笔记,如阅读《马克思传》《中国通史简编》《贞观政要》等书的文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