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管理方式对贵州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影响.docVIP

不同管理方式对贵州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管理方式对贵州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影响

不同管理方式对贵州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摘要:以贵州省龙里典型性暖性草原为对象,研究典型草地、不围栏、割草管理、灌丛管理4种不同管理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对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具有明显影响;不围栏管理导致土壤碳密度显著下降,同时在灌丛管理下地质地貌条件的差异同样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影响;对典型草地进行围栏可以提高土壤碳密度,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固定,同时也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S15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330-04   土壤碳库研究及碳汇问题是近年来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机碳是土壤的重要组分[1]。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作为土壤微生物的重要能源及最主要的营养元素,对土壤性质及养分供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土壤中C、N、S、P等养分的转化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巨大,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2-5]。土壤有机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部分,其微小变化将对大气碳平衡产生巨大影响。我国草地碳库中土壤有机碳存在巨大的空间异质性,85%以上的土壤有机碳分布在温带、高寒带草地土壤中,所以开展温带暖性草丛土壤有机碳研究尤为重要。龙里草原灯芯草群落是典型的南方暖性草地,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群落类型,我国暖性草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随着我国退耕还草工程的开展,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机制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学者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开展了一些探索工作,但是主要集中在温性草地土壤、荒漠土壤方面,关于喀斯特地区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不多。贵州省喀斯特暖性草地是西南喀斯特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探讨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空间分异以及随土层深度的垂直变化,旨在为典型暖性草地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现状   研究区位于黔中腹地龙里县龙里草原乡(26°21′3.56″N,106°53′26.16″E),海拔1 596 m,境内中低山丘陵地貌,碳酸盐岩广布,以地带性黄壤、黄红壤为主,为黔中典型喀斯特高山台地草原,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 158.5 mm,最少年为859.3 mm,年均气温14.7 C,极端最高气温35 ℃,极端最低气温-3 ℃,积温4 274.0~4 574.6 ℃,立体气候明显,热量充足,干湿二季分明。该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暖性草丛草地,建群种为灯芯草(Juncus effusus)、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酸模(Rumex acetosa)、鸡腿堇菜(Viola acuminata)、荩草(Arthraxon hispidus)、朝天罐(Osbecgia opipara)等[6-7]。群落类型在西南地区具有广泛代表性,是研究我国乃至世界暖性草丛土壤碳含量对碳源/碳汇功能影响的理想场地。   1.2 方法   2012年3月,在研究区内设置4块80 m×20 m长期性固定监测样地,3个围栏管理:典型草地(typical-grassland,TG)、割草(刈割)管理(mowing-management,MM)、灌丛管理(bush-administration,BA),1个不围栏(no-fence,NF)管理,其中典型草地、灌丛草地属于不同演替序列,典型草地、割草(刈割)、不围栏(放牧)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2012年3―4月对样地进行试验布置,采样时间为8月底9月初,采用固定深度法,每个处理设置5个1 m×1 m小样方,用直径5 cm土钻取样,取样深度为20 cm,共分3层(0~5、5~10、10~20 cm),相同土层进行3次重复取样,混合均匀后装入自封袋。每处理挖1个150 cm×50 cm×100 cm(长×宽×深)的土壤剖面,采用环刀法,50 cm深度上每隔5 cm分5层取土测定土壤密度,每层5个重复采样。由于贵州地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石灰岩广布,采样深度受限,只能取样到 0~30 cm 土层。   1.2.1 样品分析方法   将土样带回实验室风干处理,用粉碎机打碎并保存,采用干烧法,使用元素分析仪(Elementar Analysensysteme GmbH)在CNSO模式下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密度,在100 ℃恒温箱中烘干至恒质量。   1.2.2 土壤有机碳密度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机碳含量   2.1.1 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