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的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创作的探究   摘要:书法,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创作是有一定的创作规律和科学方法。本文就我国书法的创作进行了探究,详细阐述了书法创作的规律和方法,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书法;创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38-2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反映主流思想,弘扬真善美。而对于书法创作,历来都是书法艺术中的难点,也是书法的核心技术。因此,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取决于书法创作的好坏。本文就我国书法的创作进行了探究,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一、欲书先散怀抱   作书之前应要意识地抒散襟怀蕴酿感情,做到本性放纵不拘,这是无意识状态的一种情感铺垫。书法创作时书家的情志与笔墨融为一体,不受外物干扰,要全神贯注、排除杂念,要有虚静的审美胸襟,使心性不为物滞,在书法中任情流露,书家只有纯任自然才能臻于“天人合一”的境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书法不能完全排除各种功名的影响,但在书法创作时,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书法创作心境,不能有私心杂念。某书法家在《中国艺术精神》说:“书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未留下一片虚灵之地,以罗万象于胸中,而欲在作品中开辟境界,抒写性灵,恐怕是很困难的事。”书家常常“迫于事”,为作品发表、参展、得奖,成名成家、发横财,手握毛笔有太多的功利性,那自由的人格就会被外物所支配,创作时过度雕饰,矫揉造作,刻意为之,难免匠气十足,独立的个性就会被浮名虚誉所束缚。   “书法心态应是一种不自检束的闲散状态”,其实现途径就是在排除利欲诸念、消除功利因素后,心灵对客体的一种自由观照。一是要强调“虚静、绝虑、澄神”的心态,要把跟创作无关的欲念、情绪排除掉,排除一切干扰“自展其意”。另一种强调的是跟虚静相反的状态――激情。怀素的“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张旭的“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这种心态强调的不是“静”,而是让“情”在创作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感觉是强烈的、短暂的、迸发式的,并不过多地去考虑技法层面的东西,而是任感情的倾泄,心手相师,忘情笔墨。在强烈的创作冲动和表现欲望下,取得意想不到的创作效果。不论虚静也好,激情也好,都要有一种“干净”的心灵空间,心中无挂碍,诸事放下,情绪清逸,就能够得心应手,才能出自然天成之佳作。   二、人奇字自古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得和前人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于是他比以前更加勤奋,后来,他取各家之长,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融会贯通,终于形成了倜傥不群、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傅山的“人奇字自古”,书即是人,字和人是统一的。作为艺术的书法,也便有了具体人的面貌。傅山粗服乱头,磅礴大气,旁若无人,他用“诰荡之思”所勃发出的“浑脱”不羁之气来驾驭笔墨,笔尖喷薄汪洋、纵横淋漓,书之字态、行之气势,都以一个“大”字出。连锦与缠绕的曲线是他直率不羁和精神驱使下的表现,外在的屈曲盘纡是“大”和“直”的内含外化。王铎则矜奇逞怪,诡变夭矫,行云流水。他的狂草,笔势婉转,一气呵成,尽显狂怪奇崛之姿,全无矫揉造作之态,虽墨污横流,亦不能阻其势,文人士大夫那种刚直不屈的气节隐约可见。颜真卿的正大、赵孟?\的雍容,表现出的都是各人不同取向形成的“脾性”,所谓“字中见人”。   强烈的艺术个性、个人风格从何而来?如何寻求到适合于自我个性气质、审美理想的书路,终而确立自己的个性风格?这一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一是要“自出机抒”。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书家独到的个人风格、艺术见解与审美情趣。梁启超称书法是表现个性的艺术,是最高艺术;宗白华认为书法是一种表达最高境界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历世书家都以书“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不断丰富着它的审美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生动的线条、准确的造型、多姿的变化、浓淡相宜的用墨,使欣赏者共鸣,使“无声之音、无形之相”的书法艺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二是在培养书家个性的同时,扎根传统,深入碑帖,注意加强文化修养与哲学、美学修养,学习书法史论,提高综合学养。将“养”与“发”有效地结合起来,既需要通过创作及展赛等活动而“发”之,又要常常能沉住气,静心去“养”。“厚积而薄发”。并从当代名家作品中兼获启发,以自我个性进行取舍,以求变法出新。若一味热衷于“发”,以至疲于应付,无心去“养”,势必很快就会陷入才气枯竭、功底枯竭的困境。平时的修炼求广、求深、求厚,创作时就能达到游刃有余,既能发挥出创造形式美的超常艺术表现力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