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反腐手段不足与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反腐手段不足与启示

中国古代反腐手段的不足与启示   【摘 要】中国古代反腐斗争有经验,也有教训。其丰富的经验对于今天的反腐斗争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教训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吸取。本文从反面入手,剖析中国古代反腐存在的不足之处,试图找出原因,引为教训,有助于我们对今天的反腐斗争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反腐手段;监督制约;法治;民主   为预防和遏制腐败,中国历代王朝抓住腐败的源头、过程、结果等各个环节加强治理,采取了分权制衡、监督制约、加强吏治、暴力威慑、思想教化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形成了一张严密而庞大的反腐之网。但是,历代统治者未能从根本上遏制住腐败,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看似严密的反腐手段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   一、监督与制约的不足   历代统治者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反腐的关键在于管好权力,于是他们精心设计了多种制度来制约和监督权力。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明朝的内阁制。此外,还有庞大而严密的监督检查制度。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也是最大的不足,那就是皇权不受监督和制约。这就出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即皇帝是否守法,主要靠自觉。国家法制能否得到维护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个人素质和自觉性。若遇明君,为了振兴国家、维护统治,会自觉地遵守他亲手制定的法律法规。如唐太宗就比较能够自觉地接受监督。有一次,他正在斗鸟玩鸟,结果魏征来了,他很害怕,怕魏征滔滔不绝地给他进谏,就把鸟放在袖笼里,结果魏征说个没完没了,那只鸟就闷死在了袖笼里。宋代的包拯向宋仁宗?M谏,唾沫喷了皇帝一脸,最终迫使皇帝收回成命。但是若遇昏君、暴君,则皇权会像脱缰的野马,泛滥成灾。因为冒死进谏而被皇帝杀害的大臣不计其数。这时,法制被破坏,贪官污吏横行,社会矛盾激化,国家陷入危急之中。古代统治者为反腐败费尽了心思,而最腐败的却又是统治者自身。   二、暴力手段的不足   暴力手段有着极大的震慑作用,而且也往往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种手段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和负面作用。   1.暴力震慑有其局限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仍然会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去铤而走险。法律的漏洞也更加助长了部分人的投机心理。   民国初年,有一部野史著作叫《清代野记》,里面记载了一则国库被盗的事件。当时看守国库的是专门的库兵。这些库兵便利用职务之便盗取国库中的银子。但是国库监管非常严格,进出国库的人一律脱光衣服,一丝不挂。于是这些人便想出了一个惊人的办法,就是把银子藏到肛门里。原来,他们从小就开始练习这种专门的功夫,开始用鸡蛋,后来用鸭蛋、鹅蛋,肛门被越撑越大,最后开始塞银子,高手一次能塞上百两银子。书中这样描述:“闻之此中高手,每次能夹江西圆锭十枚,则百金矣。”很多人因此而暴富。盗取库银是死罪,而且这些人到晚年大都患上了脱肛等肛肠疾病。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们不惜铤而走险。   2.暴力手段的负面效应。若遇明君执政,暴力手段会成为除恶扬善的手段。如明之朱元璋、清之乾隆帝。而若遇昏君、暴君执政,贪官污吏就会大行其道,法制被破坏,公平正义丧失,暴力手段就会被滥用,它就会由除恶扬善的利器变成残害百姓的凶器,暴力就会变成一股巨大的负能量,激化社会矛盾,加速王朝的崩溃与灭亡。比如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本来是监督百官,惩治贪腐的,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宦官专权时期,这些机构成了残害忠良的刽子手,全国陷入了一片血腥和恐怖之中。   三、文化手段的不足   为预防腐败,统治者不忘记采用文化手段,通过政府倡导、科举考试、树立典型等手段营造一种浓厚的廉政氛围,从思想上教化官员。在这一氛围之中,确实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清官典型和动人故事,形成了一系列有关清正为官、廉洁从政的理念,成为古代廉政文化中最闪光的部分,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但是,它并没有阻遏大量贪官的出现。我们来看孔子的那句话:“道之以刑,齐之以政,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但事实上却很难做到。一味地强调道德教化,最终导致了两种矛盾的发生:   1.儒与法: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便成为中国政治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在这里,君爱民,民忠君,政治清明,父慈子孝,一片和谐景象。这也是历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所孜孜以求的。然而,中国政治发展的真正指导思想是法家,是其严刑峻法和阴谋权术。在儒家温情脉脉的面纱之下掩藏的是血淋淋的斗争和残酷的现实。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人们,一方面追求儒家的理想世界,另一方面又屈从于残酷的现实。人人都向往清官,人人都尊敬清官,可人人又都愿意做一个贪官,尤其愿意做一个被认为是清官的贪官。理想与现实被割裂了。在理想与现实的撕裂之下,人们的人格也就发生了分裂,于是第二个矛盾出现了。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