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奎岭 用科学的优雅探索化学的深度.docVIP

丁奎岭 用科学的优雅探索化学的深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奎岭 用科学的优雅探索化学的深度   在河南,吴养洁是“第一”――他是建国60多年来,河南省本土培养的第一位科学院院士。而10年后的今天,他的学生――丁奎岭,当选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师生双院士,堪称佳话。   现年47岁的丁奎岭是2013年上海新增的8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河南永城,曾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后赴日本作博士后研究,并在东京工业大学担任UNESCO研究员。1998年,在时任上海有机所所长林国强院士的举荐下,丁奎岭举家回国,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来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十多年来坚持开展手性催化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   丁奎岭回国之初,在当时的化学领域中,手性催化研究很热。当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手性催化研究的科学家后,这个领域渐渐冷了下来,一些人改变了研究方向。而丁奎岭认为这一领域存在的挑战远远超过已经解决的问题,因此他选择了坚持,并取得了成功。   他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多项专利成果授权企业使用并实现了产业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获6项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30余篇。   那些在实验室里的岁月   走进丁奎岭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实验室,普通人会感到眼花缭乱,各种形状的瓶瓶罐罐挂在架子上,反射的灯光有点刺眼。   丁奎岭的学生说,圆底瓶用来盛放起反应的溶剂,粗粗的是史莱克管,更大一些的是冷凝管……在高高的架子上,放着各种化学溶剂:无水亚硫酸钠、对氟苯甲酰氯……多数名字对普通人来说显得相当晦涩。   丁奎岭也认为,化学实验室确实是一个枯燥的地方,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一方小格子里,把手伸进防护窗里面,调配着各种试剂。每天的工作几乎都周而复始,防护窗上贴着醒目的标识:“小心谨慎拒绝疲劳实验。”这是为了避免长期重复操作,会因太疲劳而产生事故。   透明的防护窗里,曲曲折折、粗粗细细的各种胶管、玻璃管纠结着,不同颜色的液体或是静静地反射着灯光,或是激烈地搅拌运动着,经过抽风调换的空气里仍然有淡淡的化学溶剂的气味――从15岁进入郑州大学化学系起,这一直是丁奎岭最熟悉的味道,化学实验室的味道。   “做反应,处理反应,分离反应得到的产物。”他这样简单描述一个化学家在实验室的普通一天,他的身后是学生们交来的厚厚的实验记录本,每本100页的本子记录了100次实验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15到20本这样的记录本。   “希望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   在15岁就进入郑州大学化学系时,丁奎岭没有想过自己会承担这么远大的使命,“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其实想得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吃上商品粮。”   丁奎岭是系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还没有毕业,班里年龄最大的要比他大上十来岁。   “那时候,大家的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英语课,所以我们大学的英语课是从ABCD开始的。”让丁奎岭至今仍然感慨的,是经过“文革”十年“压抑”后所爆发出来的努力学习的风气,“每一个人都在非常用功非常用功地读书。”这其中也包括丁奎岭自己。大学第一学期学无机化学,他考了全年级最高分。   “其实有点糊里糊涂的,就是希望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说到这里,丁奎岭忍不住抱怨说,现在大学开的课程实在是太多了,让学生哪里有时间来搞研究。   从入学到毕业,丁奎岭的成绩一直在年级前5名,一路顺利地保硕保博,24岁便已经博士毕业。回到郑州大学,从博士到教授,丁奎岭仅仅花了5年的时间,29岁时就破格成为郑州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致力于“手性药物”的研发   在“手性药物”未被人们认识以前,欧洲一些医生曾给孕妇服用没有经过拆分的“消旋体药物”作为止吐药,很多孕妇服用后,生出了先天畸形儿。仅仅4年时间,世界范围内诞生了1.2万多名畸形的“海豹婴儿”,这就是被称为“反应停”的惨剧。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反应停的R体有镇静作用,但是S-对映体对胚胎有很强的致畸作用。   “就像人有左右两只手,两只手是完全一样的对吗?可又是完全不可能重合的,这就是手性。”最近的10多年,丁奎岭一直致力于“手性”催化研究。然而,要向“门外汉”解释自己研究了多年的手性催化剂,常常是件很费力的事,即使比划半天,对方仍然是一知半解。“科学家总是寂寞的。”丁奎岭感叹说。   在他的办公室和实验室里,都贴着一张“2011年美国零售销售药品200强”的图表。“Lipitor、Plavix、Nexium,你看这些排名靠前的药物都是手性的。”丁奎岭说,这些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有效的,而另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无效甚至是有害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