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大鼓活态传承面临困境与对策
东北大鼓“活态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有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近代,更是出现了“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昌盛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有近600百个曲种,唱类270多种。可是现如今,有很多在几十年前风靡一时的优秀艺术形式几乎销声匿迹。这之中的代表就是与“蹦蹦”――二人转齐名的“奉调”――东北大鼓。2006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这类渐渐消亡的民族优秀艺术的代表。
一、东北大鼓“活态传承”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困境
东北大鼓是沈阳的“本土文化”,是沈阳最具地域特色的曲艺形式之一。最初产生在东北农村,以后逐渐流入城市约18世纪上半叶(清乾隆年间)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东北三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说唱曲种,至二三十年代处于鼎盛时期,也曾流布天津、北京、内蒙古等地。东北大鼓因其故事情节曲折、曲调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艺人手提弦鼓,不论是田间地头、走街串巷、还是赶集庙会,不需要舞台、化妆、灯光、不拘服饰、道具,几个人围坐,鼓板一敲、弦子一响,说古论今、谈天论地,绘声绘色、妙趣横生。那时就像今天的经典流行歌曲一样,上至张学良父子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不陶醉在这优美弦声、铿锵鼓声中。“一场大鼓一台戏”一位大鼓演员演唱就能招引来一二百名听众,尤其在农村它一直是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在那个年代,没有空中舞台,电视和广播。所以好多劳苦大众,没念那么多书,他们的许多知识就来自于听戏,听书,听大鼓。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多种文化形式的冲击,东北大鼓似乎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传统以演唱东北大鼓作为职业的生存方式已经没有了吸引人才的魅力。如今很少有人听东北大鼓了,很多年轻人东北大鼓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东北大鼓艺人的表演机会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限制,东北大鼓的爱好者更是后继乏人,更没有人愿意学习这种艺术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把社会人口结构布局进行了重新的排列组合,在失去了庞大的农村观众的同时,也失去了广阔的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平台。随着东北大鼓长期在田间地头、走街串巷演出的农村市场渐行渐远,过去听它的人文化比较低,你怎么唱他们就怎么听,现在他们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平台等媒体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看到的都是艺术名家名段,所以他们对它的艺术审美要求无论是词曲作者还是演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演员“生旦净末丑,摔打眉毛皱,唇舌齿鼻喉,喜怒哀乐忧”的基本功。“一人一台戏”,不但要说什么像什么,唱什么是什么角色,还要求演员一手拿鼓槌、一手拿简版伴奏、演唱,有时甚至还要自己创腔。“三年出演员,十年出琴师”这句话对于东北大鼓演员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可见想学成东北大鼓却不是一件易事。一个东北大鼓演员要想登台演出,哪怕是演一个几分钟的说唱小段,没有扎实的功夫是不行的,当今演员对那些传统的技艺都已经有些难以招架,然而现实生活中,各门类艺术的竞相比拼对东北大鼓演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相对于东北大鼓演员来说,琴师的境遇则更加惨淡。对于东北大鼓来说,唱的部分要多于说的部分。韵律特性五大流派风格都是通过唱腔和伴奏乐器来体现的。比如说东北大鼓,有奉派、南城调、西城调、东城调、江北派等不同流派,而它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各自代表流派的唱腔有所不同。但老艺人相继离去,新人又难以为继的现象俨然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没有好的弦师,弹不出好曲子,就不可能让东北大鼓这一曲种枝繁叶茂,多姿多彩。所以说“活态传承”弦师对东北大鼓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北大鼓的传承方式至今还坚持着较为单一的以家族式或者以师授徒,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这种传承方式已经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成为东北大鼓“活态传承”队伍建设的障碍。就拿著名东北大鼓艺人霍树棠来说,一生只带三个徒弟(其中一个是正式拜师的,其她二位刘兰芳、霍桂兰跟他学习没举行拜师仪式),且条条框框特别多。这种传承方式本身就让多数的爱好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家族式或者以师授徒方式可行,但普及性传承对人才队伍建设尤其重要。当今社会已经到了网络平台及微博时代,是教育资源、人才共享的时代。东北大鼓还坐在家门口,等着人上门拜师授徒,会有多少人自觉自愿加入这支队伍?
无数的困难考验着东北大鼓“活态传承”工作,一方面圈内的有名望的艺人大多谢世,最年轻的也年近花甲,弦师更是缺乏,几近销声匿迹,面临濒危。一方面更多的新人不知道也不愿意进到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儿”里来。再加上传播方式狭小单一,观众层面更加萎缩。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东北大鼓的“活态传承”要想把东北大鼓传承下去,复兴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
二、东北大鼓“活态传承”模式创新与对策
1.加大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传承人培训体系和平台。东北大鼓是关东地区的一朵奇葩,人们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 09知识产权维护运用控制程序(含表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煤矿合法股权转让协议9篇.docx VIP
- GB_T 9711-2023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doc VIP
- 导体结构设计.xls VIP
-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doc VIP
- 生殖医学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4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pdf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共6篇).pdf VIP
- 球墨铸铁管与其它管材的连接件技术规范.docx VIP
- NB∕T 11273-2023 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