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特快与21世纪影像创造探索
中国特快与21世纪影像创造的探索
针对本届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We come from somewhere, where are you going?)的主题,以及主展览《亚洲特快》(Asian express)的理念,我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摄影重新进行了梳理与思考。21世纪的中国摄影,基本上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为界限,从以美术语言为借鉴的观念摄影,逐步回归摄影本体语言的表达为主流。中国摄影伴随着数字影像的成熟发展,影像与社会、影像与世界、影像与个人之间产生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与表达。因此,我为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进行选片的原则是,作品侧重基于影像本体的创作,而不是为了达到美术审美的影像手段;艺术家在中国甚至国际上做过多次展览,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得到了摄影界、艺术界的认可;能够体现中国摄影语言的前沿性及表现中国社会快速、多层次发展的时代背景。
从整体上看,21世纪中国摄影创作表现出一种倾向――“影像与世界的游戏”。首先是影像创造手段的游戏化。我们可以看到摄影作品的语言非常多样,表达手段跨越传统与当代,新时代手段与传统手艺无所不及,有基于互联网的众创、有影像装置、有行为艺术与摄影的结合、有数字生成的虚拟影像、有数字影像合成、有银盐多重曝光、有制景拍摄。表达手段没有界限和高低之分,艺术家以自己擅长的手段或者是探索性的新方式,创造出个性鲜明的影像语言。刘铮、蔡东东、王彤、孙略、张巍、张冰、李志国、邬树楠、李智,这些参展艺术家,年龄从20多岁到50多岁不等,都在创造性借助影像,与这个世界做着聪明的游戏。在游戏化的、举重若轻的外在方式下,将中国社会的处境、中国人在时代的处境以及整个世界的状态都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中国摄影10年来的第二个重要的创作倾向,在“亚洲特快”(Asian express)的状态下对故乡深情地回望、对家人真挚的情感追问。在中国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家、家乡、家人成为文明守望、文明反思的切入点。魏壁、颜长江和肖萱安、邸晋军、黎朗、木格等艺术家,有的寻找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有的营造虚拟的时空,有的以摄影古典工艺为手段,有的借助视觉叙事的建构,也有的采用基于观察的纪实手法。他们创造了全新的“传统形象”,他们重建了关于故乡、故人的影像。在他们作品的视觉形式中,深深地根植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人文精神的内核。无论什么手法,用影像牵引我们寻找来时的路,回到情感的源头,文化的源头,找到“我/我们”自己,确定“我/我们”自己,为“我/我们”探索未来的可能。
中国摄影21世纪最有价值的探索体现在影像对时代的质问上。风景摄影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基础。无论是20世纪30-40年代兴起的画意风景摄影还是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的沙龙味道的风光摄影,都是针对空间的影像创作。21世纪初中国摄影理论界发出了极为强烈的反对沙龙审美情趣的风光摄影和做作、虚假的人文纪实摄影的声音,中国摄影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关注社会现实的潮流。摄影人开始转向拍摄社会空间,重建人与空间的关系,将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问题置入以纪实摄影的手法对社会空间进行观察与表达。本次展览中的艺术家张克纯、曾翰、张晓、郑知渊、王轶庶,他们的创作是Asian Express最准确、最有效的呈现。
青年
拍摄这个项目我使用的是非常古老的古典火棉胶玻璃湿版工艺,这个肖像摄影专题选择青年是因为这个人群离我们生活最近,通过这个项目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的青年人,探究中国的当下。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智则中国智,青年进步则中国进步!
我的拍摄对象基本都处在15-34岁这个年龄层,他们代表中国的新生,代表着当下的中国,同样代表着未来的中国。70年出生的人如今都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力,80年出生的我们都说不靠谱的一代如今都已成家立业!90年出生的孩子如今都已成年,开始尝试改变这个世界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他们不论在各个领域都有出类拔萃的精英!文艺界、商界、政界,但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中国同样有更多的青年人在扮演着农民工、理发馆的小服务员、保安、务农的农民、混迹生活的小混混、沉迷于游戏的高中生。他们也同样在书写着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呢?
通过湿法火棉胶玻璃版工艺拍摄的《青年》是和一百年前摄影发明之初的对话,也是对百年后未知世界的?t望。
回家
这些作品是关于我的家乡,沿着长江水的回家之路,这里因为三峡水利工程的进行而发生了巨大的动荡: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无数家庭被迁往外地,前往未知的地域开始未知的生活。
一路回家,看着一座座即将消失的古城,看着一座座建设的新城,在不断上升的江水里我依然感受着绝望的生命本身都会绽放灿烂的阳光,还有少年背后射下的那缕阳光下的温暖,旷野里知道回家的自己;而镜头前来来去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