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理与教育_第三篇章_1-2岁婴儿心理与教育.ppt

婴儿心理与教育_第三篇章_1-2岁婴儿心理与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婴儿心理与教育_第三篇章_1-2岁婴儿心理与教育.ppt

第三章 1-2岁婴儿心理与教育;二、1-2岁婴儿认知发展特点; 学会走路后,这时的儿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感到鼓舞,因为他从此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这种感觉像获得第二次诞生一样令他欣喜。自行活动将儿童带到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地方,这时的儿童对走路无限痴迷,人一生中最喜欢走路的时期大约也就是这个时期。儿童为了感受腿和脚与地面碰触的感觉而不断地行走,因为自己的腿、脚把自己带到了目的地而欣喜。 这时的孩子还有一个特征:哪里不平往哪里走,哪里脏往哪里走。这也会造成成人与儿童的冲突。因为成人为了效率一般会挑选近的、比较平坦的路,这使他们不能理解儿童的行为,强行将儿童从成人认为不好的道路上拉回来。这时候,孩子一般都会大哭,要求回到原来的路上去。; 1岁半到2岁,儿童有一个对细小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根头发,沙发上的一颗小螺丝…… 在这个时期内,孩子手里总是紧紧攥着一些小东西,把物品贴身放置或攥在手里是儿童的行为方式。这可能给他一种感觉:拥有和不让这个东西转移的感觉。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身边的细微事物产生兴趣,正是成人培养孩子细心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好时机。; 一般在1岁到1岁半度过,表现为不断走动,这玩玩那玩玩,很不专心,专注于一件事物的时间很短。 5.模仿的敏感期 The sensitive period of imitate 在1岁半到2岁出现;(二)记忆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memory 1.无意记忆与机械记忆能力强(记忆方式) Incidental memory and Rote memory 2.以自传体记忆为主(记忆内容)autobiographical memory 自传体记忆: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影响儿童自传体记忆的因素? 发展自传体记忆的意义? 3.记忆恢复现象明显(7-14天)memory restore 4.缺乏记忆策略 A lack of memory strategy ;(三)想象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imagine 1.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 (2)是儿童理解的基础 (3)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2.1-2岁婴儿的想象处于萌芽阶段 表现?相似联想、象征性游戏、梦 Similarity association\ Symbolic play ;象征性游戏 Symbolic Play;(四)思维的发展 Thinking development 1.思维产生的前提 (1)表意性动作——间接性 Meaning action (2)工具性动作——概括性 Instrumental action 2.思维产生 解决问题的智慧动作的出现 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手和眼的思维”阶段 Intuitive thinking /Thinking by hands and eyes 4.秩序的敏感期出现 The sensitive period of sequence; 秩序敏感期 The sensitive period of sequence 随着儿童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按一定的规则和习惯整理环境,把环境秩序化。 这说明儿童已有了内在的秩序,这个内在的秩序反过在来检测环境,修正环境,要求环境符合他的内在秩序。儿童的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一岁半左右,孩子不让任何不熟悉的人碰他的东西或不让人坐他的小板凳,更不让人摸他的脸或手,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食物,直到他对这些食物没兴趣了,才允许别人拿走。“……是我的”也是人的基本意识,没有这个意识人就没有安全感。;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对秩序的要求”是婴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婴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