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万颗心的回响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讨论,有多少人被卷入?难以估算。
在“讨论”展开的这七个月里,编辑部收到参加讨论的信稿就达六万件。其中,不少的信稿是几十、上百青年联名写的。从这六万多颗心的回声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他们用切身的经历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回答了潘晓提出的问题;他们在真诚坦率的思想交流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他们在热烈地称颂党对青年一代的关怀。
“讨论”越出了青年的行列,长辈们也举笔畅谈这一代青年大有希望。
“讨论”向空间扩展,牵动了海外赤子之心,增添了他们对祖国的期望。
他们是这样回答潘晓的
“人都是自私的”吗?不少读者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用所见所闻的客观事实和自身的经历有力地证明:“人不都是自私的”,“人,有自私的;人,也有高尚的。”有的情真意切地叙述自己来自生活的体会:
“在我17年的蒙冤和申诉的过程中,如果不是素不相识的人的慷慨帮助,也许我早已饿死在上诉的途中了。我遇到不少官僚主义者和滥用职权的人,但也遇到过《神圣的使命》中王公伯式的干部。这许许多多的‘好人’和‘恩人’,在我心中逐渐凝聚成一个整体,这整体的名字就叫做:‘人民’!这个词,对我来说,是那么亲切,它带给我永恒的光明和温暖。哪怕是处在零下20度的严寒里,我的心也不会结冰。”
忘我高尚的人是客观存在的,很多信稿都谈到了这一点。
“想想我们敬爱的彭老总吧。如果说在战争年代他只是出于自身解放的‘本能’而战,那么革命成功之后,他该享福了吧?可是,他面对虚假,想的是‘我为人民鼓与呼’!在遭到无端的打击、罢官之后,他明知前途会有更大风险,却决不屈服,‘说我人民话,办我人民事’,宁为真理死,也要把真理说!想想吧,一个曾经出生入死的功勋卓著的大元帅,为了说真话而……他图的是什么?岂是以‘为自我’的‘本能’可以解释得通的么?!”
对潘晓提出的“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的人生态度,不少读者作了分析和帮助。
“在现实中,‘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并不是先进的人生态度。”“‘在利己中利他’的公式对于社会主义国度的公民来说,是一种较低的要求。”
“现代生产力正在创造这样一种社会:人不是在实现自己的个体时,客观上实现了整体,而是在实现整体中实现了自己的个体。完全的个人奋斗的时代终将过去,这就是现代价值观念和人本主义的区别。”
在我们的价值观念中,损人利己是卑鄙的,而“利他主义”是崇高的。
“我们还是应该提倡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助人为乐的优美、崇高的精神。”“不要一谈‘自我解放’,就要喊‘个人主义万岁!’人应该通过认识个人的价值去建立一种富有自我尊严的生活,去培养一种严肃的独立的生活态度。爱人类,永远不忘记关心帮助别人和对社会正义、社会道德的责任感。”
人生的真谛在于创造
“生活是创造者的艺术”“人生的真谛在创造者的双手中”这是许多青年通过讨论悟出的真理。
“看了韩方同志那篇《从抗争到开拓》的文章,我激动了,坐不住,吃不下,睡不着。编辑同志,请你们转告韩方,是他的信又重新点燃起我心中的火。他说得真好:‘人生的真谛:它不是在分享者的私囊里,而是在创造者的双手中。”
“讨论”象滚雪球似地激励青年们奋起。潘晓的信促使浙江的周晓东给党中央写“自荐信”,周晓东的自荐信又引来了成百青年的呼应。
周晓东在《让我们用血肉来拥抱世界》一文中说:
“潘晓同志的信,促使我下决心给党中央负责同志写了一封‘自荐信’:请求党和人民交给我一个最穷的公社或某个局部地区,我有信心叫它五年改观。我知道,困难重重,风险不小,我也自知没有特殊的本领。可是,我有一颗赤子之心,有十多年深入社会、观察社会所取得的一些实践经验,有旺盛的求知欲,还有充沛的精力。如果我的请求得到批准,我将遵循党的三中全会方针,依靠人民,踏踏实实地干下去。我愿把我的血,洒在这块土地上。”
周晓东的文章发表以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作者直接收到各地青年来信200多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几乎是这些青年的共同心声。他们说:
“想想彭老总、张志新,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吾辈爱祖国,报之以贱躯!”“我愿用自己的血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铺一条道路!”好多青年表示:“如果你(周晓东)的自荐成功,请允许我们和您一起干吧!最苦最累我不怕。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
江苏高保平在写给周晓东的信中说:
“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我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看到你的信后,犹如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知音。读着你的信,就象看到你正在思索、奋进、实干一样。我深深地敬佩你在生活的锤炼中迸发出来的生命火花,我衷心希望你的‘大志’能得到批准。
“晓东同志,俗话说:‘一只筷子易断,十只筷子难折。’我和我的几个战友,都愿做你的助手,和你一道为加速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