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之灯到文化之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明之灯到文化之乡   “也不知什么原因,普定似乎与文化特别有缘。”著名作家、书法家戴明贤曾这样评价普定。   一个“缘”字,道出了普定的文化渊源,也道出了普定的魅力所在。   与文化结缘的地方,大多人杰地灵,引人千里遐想。普定也不例外,从历史到现代,传奇故事层出不穷,奇绝妙境林林总总,充满了令人神往的魅力:   比如那个埋藏着人类万年文明的神秘洞穴――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穿洞;   比如那个曾出现在《史记》中的神秘古国夜郎所在地;   比如那个被誉为“流动的国墨山水画廊”、山围林相伴的夜郎湖;   比如那个曾经孕育了著名花鸟大师、雕塑大师袁晓岑,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任可澄,哲学家、美学大师刘纲纪,著名画家、雕塑家袁熙坤等享誉海内外文化精英的地方……   守住人类文明之根   这里曾是一个名为“普里”的古部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繁衍人口,聚集成县,遂为普定――取“普里底定之义”。   “底定”,是“安定、平定”的意思;《书?禹贡》中即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之句。除了“安定”的意思之外,“底定”还有一层“守底守本”的意思,不仅安定,还要“守根”。   那么,守的这个“根”是什么呢?   是洞,是火种,是一万六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类从树上走下来,生产各种石器,克服自然困境,在洞穴里繁衍生息,并且最终走出洞穴,走向文明的源。这,就是“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的意义,也是普定人一直执著于文化发展的原因。   这里的文化太过古远,始于16000年前。   在普定县城西 5公里处的一座孤山上,就掩藏着这样一个巨大的洞穴,洞高九米,长十八米,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   这里是我国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一次极其重要的发现,也是人类文明的其中一个重要源头。1994年5月,中科院刘冬生等六院士到达普定,充分肯定了普定穿洞遗址的价值并给予高度评价,亲笔写下了“普定穿洞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在当代对于人类起源、演化方面具有重大国际意义。”这座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穿洞古人类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和极高的学术地位,被中科院专家们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如今已建成“穿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   望着这座巨大的洞穴,那些数不尽的骨器化石,那些万年前的篝火遗迹,仿佛看到了来自1万多年前的画面,看到人类一串串鲜活的印迹:我们的祖先如何在洞穴中生火、照明、生存、繁衍,然后一步步走出洞穴,携手从蛮荒走向文明,生生不息。   赋予普定发展新内涵   “普定是个出思想、出嗓子、出色彩、出人文精神的地方。‘亚洲文明之灯’――穿洞是根,有了火种,就会燃烧,‘我’从穿洞来,‘我’到哪里去?普定的文化研究很深入,善于思考,富于创造,敢于正视劣根性,又能发现一种精神,于是普定人人气很盛、文事很盛,工作和文事能从大处着手,有大气派,有新篇章。” 一位作家如是说。   这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荟萃、多民族文化形态并存的地方:全县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千百年来,在普定这块古朴而又年青的土地上,居住有汉、苗、布依、仡佬和白族等不同的民族,形成了普定丰富多采的多元文化形态和和谐共存、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汉族的地戏、花灯、铁水冲龙,苗族的芦笙舞、板凳舞,布依族的铜鼓舞以及各类故事、硕歌、传说、蜡染、刺绣、楹联石刻、庙宇楼阁等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马官花灯艺术。   据说,明朝洪武初年,花灯戏便在普定出现,到清朝乾嘉时期,花灯戏已遍及马官汉族居住的各大小屯堡村寨。此后传承至今。在马官镇内,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花灯艺术表演队,马官花灯的繁荣可想而知。而拥有自己的文艺表演队的,在整个普定境内,不下100个村寨。   文化,不仅在庙堂高宇熠熠生辉,也可以在泥土中孕育芳香。   这是一个“以文化为图腾,以文化为事业”的地方。   1997年,贵州省把普定命名为“全省文化先进县”;   2007年,作为安顺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唯一试点县,普定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暨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县财政每年预算5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用以扶持全县文化产业发展;   2008年11月,普定县马官镇以花灯艺术跻身由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行列;   2009年2月,中央文明委授予马官镇“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   2010年1月,普定正式启动“四创”工作,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   2014年,普定喜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小戏小品创作示范基地”,同时“贵州省安顺市农民曲艺演艺传承基地”也成功落户马官镇;   同年11月,普定县“为先贤立榜、为凡人树榜”的“先贤榜、乡贤榜、积德榜”作为全国核心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