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教学文稿.ppt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
————费燕
艺术特色:
畲族山歌多用假声歌唱,按唱法的不同,有平讲调、假声唱、放高音等三种变化。在福建省宁德北部的七都、八都、九都等地,还有一种双音的歌唱形式。由男女二人用同一歌词演唱,曲调之间形成支声式、模仿式或和音式关系
曲调特征:
罗源的畲族山歌在曲调上,是以本地为中心,与连江、晋安两县区和宁德市西南部地区的曲调融合、形成了闽浙畲族山歌三大曲调之一的“罗连调”。
它的特点在于曲调与唱词紧密结合,根据各段歌词起字的读音音调来确定各段曲调的起音,人们会在演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调整歌谱。
各段落在演唱过程中,常在同一调式调性(含有游移的角音的五声音阶宫调式)范围内,做音域与旋律的变化,基本音列为“do、re、↑mi、sol、la”,旋律的基本进行为“sol、↑mi、re、do”,有较多二、三度级进和四度跳进以及一些八度音的转换,五度跳进较少,装饰音多用前倚音[4]。歌曲速度一般较为平稳,风格多质朴清新、娓娓道来。
畲族歌曲:
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当部分畲族群众走出山门,迁居到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或城镇,因此畲族原生态文化格局发生变化。本民族原生态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大大弱化。畲族口传说唱文化专题调查问卷统计显示,260份有效问卷中“不好意思讲”、“不愿意讲”畲语的有196人,占75%;认为“没有语言环境”的有248人,占94%,流利或基本能唱畲歌的占40%。剔除“基本能唱”之外,能流利唱畲歌的只占8.8%。45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上已不懂唱畲歌。能唱畲族双音的更是凤毛麟角,当前只有猴盾村的雷美凤、九都柴坑村的蓝贵英和蕉城兰溪畲族移居点的雷石凤等为数不多的歌手,“双音”唱法传承濒临消亡。
彝族:
彝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彝族民间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会唱几首。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又分男女声调,男声调雄浑高亢,女声调柔和细腻。各地山歌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著名歌曲《马儿快快跑》、《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就是根据彝族民间曲调提炼出来的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和克些觉黑等。
发展历史
彝族的先民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居住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彝族支系繁多,称谓复杂,其中以自称为“诺苏泼”、“幼苏泼”、“夏苏泼”、“尼苏泼”、“纳苏泼”的占绝大多数。现有人口7,762,286人(2000年统计)。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一般分为6个方言区、3个次方言区和25种土语。彝族信仰多神崇拜。文学艺术浩如烟海。彝族支系繁多,分布地区宽广,各地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包括了民歌、歌舞音乐、器乐、说唱、戏剧5类,其中又以民歌最为丰富。彝族民歌因地域的不同,而存有较大的差异,大体而言,可分为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与云南省东北部宁蒗等地的大小凉山地区,云南省北部、中部、南部等广大地区,以及贵州省西北部毕节与六盘水地区等三个色彩区。实际上,云南省的彝族还包括众多不同的支系,音乐各具特色。按题材,彝族民歌大体可分为叙事歌、劳动歌、催眠歌、风俗歌、儿童歌、情歌、山歌、哄娃娃歌8类。传统歌词以5、7字为主,乐句多以1、2、4为主,押韵普遍采用借字谐音,一般均采用五声调式;舞蹈音乐可归为歌舞与乐舞两大类,其中又以歌舞部分最为重要,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打歌”、“跌脚”等,大都节奏鲜明、音调明快。乐舞部分则常因伴奏乐器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跳葫芦笙”、“跳乐”、“三步弦”、“杂弦”等。
迄今最为流行的有跳月舞、跌脚舞、烟盒舞、花鼓舞、跳笙、金竹舞、铜鼓舞、乐作舞等;乐器主要有马布、口弦、月琴、葫芦笙、胡惹?、巴乌、唢呐、小闷笛、毕鲁、直笛、横笛、箫、三弦(大中小不同形制)、四弦等30余种。其中较著名的有口弦调《麻哥调》、短笛曲《放牛调》、月琴曲《雷波调》等。
艺术特色:
一、植根民间:彝族原创音乐的传统根基彝民族歌诗传统丰富多彩,从民间口承的诗歌到毕摩创作的诗作,无论在结构方式、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充满着诗情画意,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充分显示了各支系彝人歌诗文化那清新、素朴的自然美感,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当代彝族原创音乐鲜明的民族特
色,大多来自于对本民族独特的社会生活、史路历程与文化传统的抒叹,来自于对支系民众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二、走出山地:彝族原创音乐的文化境域源远流长的彝族口头传统在当代彝族音乐的勃兴之际进入了发展和繁荣的新时期,也使古老的彝家歌诗传统与说唱艺术重新开放出绚烂的艺术花朵。与此同时,在大小凉山的当代青年彝人中也涌现出一批新的原创音乐作者。
三、传统与创新: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