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铃之声 2011年第10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牛铃之声 2011年第10期   影片介绍:   崔益钧和李三顺,一对生活在南韩山村的老夫妇,年届耄耋的他们仍无法放下手中的活计,终日忙碌于屋舍和田地之间。相比爱唠叨抱怨的老伴,崔益钧显得沉默寡言。他一条腿行动不便,操持农活不甚利索,幸而一头老黄牛常年相伴左右。四十年来,一直是这头牛忠诚地为这个家服务――耕田犁地,背负柴草。老黄牛不仅帮夫妇俩分担大部分农活,还使他们得以供养九个子女上学成家。   春种秋收,四季轮回,老牛一直陪伴在老人的身边,一种无法言喻的默契与情感在老人和老牛之间默默的延续。老人对黄牛疼爱有加,甚至胜过妻子,他亲手为老牛收集饲料,为了防止老牛误食中毒,拒绝在田地里使用任何杀虫剂……时间不经意地在恬静的乡村生活中缓缓流淌,转眼经年,夫妇俩年事已高,步履蹒跚,而操劳多年的老黄牛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导演李忠烈以一种超脱语言、种族的大爱去凝视生命与自然,将一个老人、一头老牛、一片古老的土地纳入自己的镜头,以饱含深情的画面唱出了一段“老人与牛”的绝美恋歌。   沉默的镜头语言,真实&艺术的记录   《牛铃之声》大量娴熟地运用长镜头、特写镜头和空镜头。影片通过长镜头缓慢地进行故事叙述,呈现出古旧时光的恬静悠长;用特写镜头记录乡间生活,描绘人物表情,进行更为立体丰满的人物塑造;空镜头穿插其间委婉地抒发人物情感,起到了暗示和升华的效果。可以说,《牛铃之声》一改以往纪录片沉闷的基调,真实但却不乏艺术美感,在忠实记录的基础上,善于体察生活中的艺术,镜头的情绪不仅仅是导演有意为之,更主要的是生活中本来就有,镜头捕捉到了而已,这也是它之所以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牛铃之声》的记录对象是一对偏远山村夫妇的生活,因而就主题而言影片节奏本身就缓慢,但导演镜头里平淡的山村生活却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缓慢。   1.影片中老牛和老人的第一次出场:(历时45’)   老牛迟缓前行的影子(特写、长镜头)――清脆叩响的牛铃(特写)――呀呀而唱的老收音机(特写)――老牛拉车(中景)――老牛头部(特写)――打盹的老人(特写)――老牛拉着牛车上打盹的老人(近景)   开篇的这组镜头忠实地记录了老牛拉车的过程,无论是道旁烂漫的山花,不绝于耳的鸟鸣,还是映照在黄土地上老牛慢吞吞的身影,清脆叩响的牛铃,甚至是收音机里悠长的唱和,都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为观众开启一道通往古旧时光的大门,山村恬静的生活开始了。   2.老人卖牛的路上:(历时20’)   清晨的微光里,灰蓝的天际下,老人赶着牛车,慢慢地向着朝阳的光辉里走去。(长镜头)   朦胧的晨光里,老人满怀难舍和哀凉的心境,不消言语,观众的心便也被镜头里灰蓝的天空笼罩着,跟随着老牛缓缓的步伐,拖拽出许多感伤。   纵观影片,这样真实却不失诗意的镜头语言比比皆是,可以说《牛铃之声》在记录平实的乡土生活时,突破了纪录片常见的沉闷灰色的基调,带着一双寻找美的眼睛:起伏绵延的青翠远山,生机勃勃的蒲公英,离离的狗尾巴草,枝桠间成熟的红色野果……这些镜头在记录美的同时,也巧妙地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老人一高一低地赶着牛犁地――夕阳下摇摆的芦苇(特写、空镜头)――暮色蔼蔼,老人坐着牛车慢悠悠回家   这组镜头,通过空镜头的过渡完美地实现了时空的转换,暮色下的芦苇这个意象可以说是导演信手拈来,乡间美丽的景致,一花一草都令人动容。   除此之外,影片中多次出现老人胶鞋和牛铃的特写:   破旧的、沾满泥土的胶鞋静静地躺在田间草野、廊边檐下,这是老人足迹所到之处,终日忙碌于家和田地之间,一如这双老旧的胶鞋,老人一辈子,双手沾满辛劳,如今已风烛残年,仍劳作不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空镜头很好地为影片注入情感,含蓄象征地表现人物,升华主题。   作为横亘全片的充满生命力的象征,影片对牛铃的特写贯穿始终。很多时候,牛铃声便是老人和老牛间的共通语言,当老人对妻子的絮叨置若罔闻的时候,声声牛铃召唤他立马起身为老牛刷毛理身。而影片开篇和结尾,老人斑驳苍老的手执着牛铃轻轻晃动,铃声清脆悠扬,似在诉说,前后呼应的同时,也为影片注入了充沛的情感。特写镜头善于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影片这种首尾呼应的特写镜头,技巧性地鲜明印刻在了观众的脑海中。牛铃陪伴老牛一生,老牛死了,徒留牛铃陪伴老人,每一声牛铃叮当,都是在诉说思念和哀伤。   交融的多重视角,相映成趣的对照剪辑   老牛的沉默,老人的寡言,这一人一牛似乎正如影片里村人所说是“天生一对”,这之间的爱与默契无法言表。《牛铃之声》成功地拍出了人与牛的相依相伴的情感,影片交融的多重视角,给了我们更多强烈的感受和心灵的震动。很多时候,充沛的情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