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创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论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创作   摘 要:八大山人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位划时代的画家,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是被大家所认同的,然而我们所熟知的是八大山人的泼墨大写意的花鸟画,孰不知他的山水画同样具有独特的创造,其成就不在花鸟画之下,甚至从笔墨表现来看,超过了花鸟画,对后世同样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八大山人;山水画;艺术特征;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19-02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一生用号特别多,有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江西南昌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亡明贵族,当时晚明处于内忧外患的政治状况,八大山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随着明王朝的进一步堕落,父亲的去世,八大从一个皇亲国戚突然坠落为一个老百姓,甚至连贫寒老百姓都不如的孤儿,这种经历,对于八大山人来说是非常惨重的,而根据当时的局势,明王朝不可能重建,于是八大山人对尘世的热情渐渐冷却,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这场大震荡的阴影,伴随了八大山人一生,也使八大山人悲愤了一生,在这期间八大“狂过”、“疯过”。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在作画署款的时候,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既像“哭之”又像“笑之”。没有什么比这种做法表示他莫名的悲愤之情了。之后,八大山人由僧还俗,大概六十多岁的时候开始了卖画的生涯,以后一直以卖画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突出,享誉很早,盛名之下,他的山水画成就反而被人忽视了。因其花鸟画成就在前,他的山水笔墨当然就无法摆脱花鸟笔法的限制,有时直接以花鸟笔法作山水,从而使得两者的绘画风貌和精神内涵十分相像和一致。总体言之,八大的山水画艺术,笔情恣纵,无论章法、构图、笔墨、均匠心独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拍案叫绝。其在艺术上的卓越的成就,是被大家所认同的,对后世同样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强烈的独创意识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奋发向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八大山人与山水画   八大山人的山水虽然独具一格,只可惜被花鸟名气所掩盖,其实八大早年是学山水的,并且一生都没有间断过山水画的创作,八大初学董其昌,接着吸收黄公望、倪瓒和米芾等多家的画法,到了后期的山水则主要借鉴于倪瓒,但是八大并没有刻意照搬,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使之呈现出自己的风貌。在八大后期的山水作品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画面中的景物都很平常,大部分是远峰近坡、参差老树,但在结构上非常奇巧,构图也十分新颖,使人感觉到幽旷深远的境界,八大在用笔上更是纵横恣意,圆秀苍劲,完全是自己精神状态的表现。    方闻评《秋山图》说:“八大《秋山图》,所强烈揭示的,正是对旧有观点的彻底否认,这不仅是针对其艺术而言,也反映了他个人的人生观;他从明末写实主义樊笼中一跃而出,转而临摹古代大家,把绘画转化为独立、奔放甚而狂诞的书法线条体系;同时他把世人的热情与幻想设入绘画中,升华而成绝对性,全面统一的绘艺。他的山水,笔墨上有时用险笔,可是一点也不觉突兀,并且大块文章取诸自然,又与古人‘真山水’的道理不谋而合。”把八大对山水画的探索和创作思想论述得十分深入到位。   二、八大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颇富有诗意,在数量上远不如他的花鸟画多,但画面中所体现的清高孤寂的品格,丝毫不亚于他的花鸟画。八大在构图上多采用“接枝式”,形象往往怪异,基本不顾法度,放笔狂涂,已形成了他的一大特色。他的不少作品均取较低的“平远”章法,却又不同于习惯意义上的“平远”,把前景甚至中景的树木画得十分高大,并且让远景的山同样耸立画中,使前景、中景、远景的山水、树石搅在一起,远近形象的叠合使空间感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晚年的八大在构图上经常采用把前景偏于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中间加以石坡与上面的峰峦相连在一起,形成一条S形曲线,使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升腾。    八大山人的用笔一部分滋润而秀雅,一部分则显得劲健而苍秀。八大喜欢中锋用笔,但侧峰皴擦处也很多。山石峰峦先以淡墨勾出轮廓,然后皴出山体,以浓淡横竖的苔点提神,自然朴拙,点叶用饱满的水墨,横的竖的各显其态。晚年八大的山水画风去繁取简,以淡墨干笔为主,融诸家于一体,用笔虚灵,不求法度,洋洋洒洒,意到为止,及其富有节奏韵律。他还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笔法和形式,形成了山水画特有的苍率朴远风格,这些山水通常是一种极干的笔和极少的墨画成,有些甚至看起来像是炭笔画,而不像水墨画。    正如清代戴熙所言:“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八大通过极为简洁古拙的手法,因境生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说,八大的山水画是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他不需要技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