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内之气经肌肤透发于体外实践及感受
人的体内之气经肌肤透发于体外的实践及感受
摘要:气,是中医学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气是什么样的?气可以透发于体外吗?气可以被捉摸、被感受吗? 迄今为止尚未见报。作者通过对中医养身术、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和太极拳30年的研究和练习,可以於手掌部位向体外透发气丝状微物质,而且其他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气状微物质的存在。充分的、直接的证明了中医学所说的气是客观存在于人体内的;当机体中的 气充盈时,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气可以透发于体外,可以被人体感受到。
关键词:中医学;气;气丝;透发;感受
气能生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和血关系十分密切,气不离血,血不离气。这是中医界众所周知的最基本的中医学概念。然而,中国有句常用成语叫做一针见血, 既然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形影不离,为何见血不见气呢?这一问对于我们中医学理论学者来说好比如鲠在喉。因为,两千多年来,中医学所说的气究竟是什么样的?它能不能溢于体外?它可不可以被触摸、被感受? 根据作者的文献检索,到目前为止暂无明确的阐述和报道[1-25]。作者采用杨氏太极拳为平台,以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学说等基础理论为指导,吸纳中医养身术(吐纳、导引、八段锦)的部分元素,经过30年的研习和积累。于公元2012年10月下旬,在贵阳中医学院张仲景塑像旁练习时,首次发现自己两手的手太阴支脉食指下端和基部,能向体外透发内气。
这种透发于体外之气呈丝状、直射式,夜中闭目如有光丝样。此后,每炼必有,不久,手厥阴之劳宫穴及附近处,手少阴之少府穴及附近处皆能向体外透发内气。
1自我感受
1.1发气部位 有密集的气层笼罩,如同贴了块中药胶布,面积有大有小,约1~3cm2。
1.2气的状态 直射;丝状:如光丝、气丝、蜘蛛丝;有疏有密。
1.3对气的感受 两掌相对时能相互感知,相距较大距离时也可以感觉另一手掌发出的气丝信息,即便两掌相距100cm甚至更远,均可感受到另一方的气丝发射在自己的掌面上;两掌相合(走近)有阻力增加感(密度增大感),反之,两掌相开(走远)有阻力减弱感;若左掌做划圆运动,右掌则能感受到左掌发射的气丝在右掌上也随之转动,反之亦然;有时左掌的气丝使右掌有微电(静电)感,反之亦然。
1.4气的强弱感受 两掌透发于体外之气的强弱与每日时辰有关,通常上午较弱+,中午、下午为++,晚上最强为+++。
2他人感受
体验者将一只手掌置于作者双掌之间,大拇指竖立朝上,手掌自然张开,放松。能感受到有无形的物质存在,这种无形的物质让体验者的手掌感觉到有疏密感、挤压感或吸扯感、微电击中感、小蚂蚁爬咬感、有物质移动感、或有光束感,因人而异。迄今为止,大多数体验者的共同感受是有无形物质投射在自己的掌心或者掌背上。
3结论
3.1直接证明中医所说的气是客观存在的精微物质,它存在于人体内,当人体的气充盈时,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气可以透发于体外,这类透发于体外的气可以被他人体验和感受到。
3.2为中医气学说的真实性、科学性提供了直接的、物质的依据。
4讨论
4.1这种透发于体外之气属于哪种性质的气?是卫气、营气、脏腑之气,还是经络之气?它为什么能透发于体外?它是从什么途径透发的?是从经络、穴位还是毛孔发出?这种气有没有医疗作用,医学价值?
4.2 这种透发于体外之气的物理学性质?是些什么物质? 是电磁波、电磁场、射线、电子流、粒子流、光子流、……?
4.3这种透发于体外之气与生物学、生命科学是否相关,与生物电、生物代谢等是否关联。
(以上…,等等…,均有待于医学界、科学界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秦伯未.内经知要浅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98.
[2]罗石标.也谈气[J].中医杂志,1962(3):26.
[3]危北海.答也谈气[J].中医杂志,1962(3):27.
[4]王明辉.气说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新中医,1980(2):1.
[5]王明辉.气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新中医,1980(3):6.
[6]林功铮.国外对气本质的探讨[J].中医药国外资料摘译,1981(3):5-9.
[7]储维忠.中医气的本质[J].中医药学报,1981(4):18.
[8]洪梦浒.评气既表物质又表机能的两义说[J].中医杂志,1983(3):4.
[9]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4-58.
[10]洪梦浒.关于气的一义和多义[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5(4):8.
[11]王明辉,肖蒲鲜.中医气学构造[J].国医论坛,1994,6:1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沪教牛津版英语4A-M3U1-In-our-school:animal-school公开课课件.pptx VIP
- 氮气纯化系统及工作原理.doc VIP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5章 轴对称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doc VIP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教学课件—认知人工智能的基础支撑.pptx VIP
- 电动汽车维护、维修服务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法探讨.pptx VIP
- 服务管理人员资质考试卷附答案.doc
- 活动性肺结核影像诊断【180页】.pptx VIP
- 我校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doc VIP
-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