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都尚未成形(创作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剩下的都尚未成形(创作谈)   我的出生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平武县境内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白天黑夜,缤纷的季节,一代又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父老,犹如闹钟上的指针,在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在这片地方度过。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热爱我的家乡。同时,精神上也有一种憋在心里异常真实,但一说出来就显得夸大其词的恐惧:出生地地处四川龙门山断裂带,系地震活跃频发地。时有地震发生,大多震级小,脚下“闪”两下就没事了。天天在它的摇篮里生活,和死神共舞差不多。地震在你身上涂下阴影,脚板就像开关,没准儿,一脚刚踩下去,就地震了。   我从小长大的平武县平通镇,以及我现在工作的南坝镇,同属 2008年地震极重灾区。迄今为止,我对“极重灾区”这个概念本身,依然无法作出形象的阐释和描绘。我没兴趣去认真了解了解这个被痛苦、鲜血和破碎包裹的词汇,因为,它和地震的担忧一样如影随形,一直都在我的生命周围,没法一笔勾销,或者挪开半步。   事实上,2008年地震之前,我对地震并不存在任何恐惧。   我小时候,就经常听人们讲述 1976年的松(潘)平(武)地震。不过,他们的语言或者说讲述方式,并没有唤起我的恐惧,隔着岁月的栅栏,在亲历者的语言中重生的灾难被抹上了虚幻的色彩和光环,好像是,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冲你讲述一件不幸的事情,倒像是在跟你分享一粒糖果,一本好书,一次不可多得的旅行或者奇遇。所以,那会儿,每每听他们说起,懵懂的我都无比憧憬地震长到自己眼皮子底下来,好一睹真容。   我记得,大概读小学五六年级的样子,有天清晨,天麻麻亮,家住一个院子的堂哥,忽然跑到我家里来告诉我夜里地震了,地震把碗柜里的碗啊盘子啊铁勺啊摇得哗哗响,屋顶上的瓦也落下来摔烂不少。此外,他还夸张地告诉我他自己也差点被地震簸得从床上滚到地上。至于感觉嘛,他说,比坐船还安逸。   比坐船还安逸。   堂哥就是这么说的,这句如今回味起来颇有些毛骨悚然的话,却在那个瞬间点燃了我的嫉妒与好奇,地震已经长到眼皮子底下来了。可是,我自己不争气,夜里睡得太死,“错失良机”。望着眉飞色舞的堂哥,我恨不得立马回到床上等着,等着时间回到夜里地震那一刻,亲自体验体验地震的滋味,看看它究竟长什么样子。时至今日,堂哥彼时激动不已的神情,依然鲜活无比地活在我的记忆中。如今,我时常忆起这件事,也许它没有任何价值;也许,它仅仅是地震的一小块影子。   和人们常说的松平地震一样,堂哥的这次讲述,阉割了灾难本身的残酷和血腥,给心智尚未真正成熟的我制造出某种幻觉――地震并不可怕。这种肤浅脆弱的认知,一直持续到 2008年地震。彼时,我在成都读大学,地震来临那会儿,我在学校打印室里打印完诗稿,跟藏族同学欧珠多吉走在回寝室的路上。走着走着,世界猛然摇晃起来。望着成都平原的天空,我以为飞机掉下来了呢!欧珠多吉告诉我,地震了。地震!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瞬间令我头皮发麻,心惊肉跳!那会儿,我压根儿不知道我的家乡,已经在这眨眼的功夫里沦为废墟,面目全非了。这天下午,我用老式的诺基亚手机一遍遍拨打着家人的电话,但一个也没打通。后来,有同学手机终于能上网了,得到的消息却是北川县山洪一样猛涨的伤亡数字,这些冷漠无情的伤亡数字,不断刷新着我的不安――老家平通镇和北川县桂溪镇相邻,却毫无音讯。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家乡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活跃、频发区域。地震几天之后,我赶回老家,只是,老家已经沦为废墟、面目全非了,镇上伤亡惨重。   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之中,我的亲朋大多幸免于难,可是,我也没能高兴得起来。面对猛扑而来的生死和无常,我沉默了,虽然,我也很想为此写点什么,并且是带着某种使命。想归想,我却始终没有动笔。地震后那几年,国内关于地震题材的作品可谓多如牛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没有积淀的文字注定不会长寿,我相信,不管怎样,早晚我都会拿起笔,为那些逝去赋形,甚至再次赋予他们生命和活力。   2011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先是在地震重灾区北川工作了大概一年时间。2013年,我回到老家,在县文化馆担任文学创作辅导员。也就是这一年,我找到了去呈现内心世界、支撑写作的框架,这个框架,就是“断裂带”。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在其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白色城堡》写过这样一段话:“在生命的某一段时期,当他们回头审视,发现多年来被视为巧合的事,其实是不可避免的。”我的写作,我笔下的“断裂带”,何尝不是如此?   一直觉得,我踏上写作这条孤独但并不乏味的路,看似巧合,实则命中注定。在我没有开始写作之前的童年岁月,这条路就已经存在,就已经在我的生命周围盘旋等待了。我的身体和灵魂一起穿过的那段黯淡贫苦的童年生活,已经烟飘云散,但是,正所谓雁过留声,它在我的嘴巴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简而言之,我嘴笨,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