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郭晓奎 教授 医学微生物学 弧菌属 本章重点及难点 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熟悉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熟悉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诊断与防治 了解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弧菌属细菌 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体表面为多。 目前已有56个种,其中12种与人类疾病有关。 重要病原菌: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第一节 霍乱弧菌 V.cholerae I. Classic (Pandemics 1-6: 1817-1923) II. El Tor (7th Pandemic: 1961-present) III. O139 (8th Pandemic: 1992-present) 流行病学 1817年至今,7次大流行,前6次由霍乱弧菌O1群古典生物型引起,第7次由霍乱弧菌O1群El Tor生物型引起。 1992年开始,出现霍乱弧菌O139群的流行。 生物学性状 G-杆菌,弧形或逗点状,有菌毛,无芽胞,有些有荚膜;端生单根鞭毛,液体中,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涂片中,排列整齐,呈鱼群状。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耐碱不耐酸 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TCBS培养基(thiosulfate-citrate-bile-sucrose agar ) 抵抗力 小川型 古典生物型 El Tor生物型 稻叶型 古典生物型 El Tor生物型 彦岛型 古典生物型 El Tor生物型 O1群 O抗原和H抗原 根据O抗原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引起霍乱。 O1群分型: 抗原构造与分型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霍乱肠毒素choleratoxin 致泻毒性最强毒素,由溶源性转换而来 A亚单位ctxA——毒素活性成分,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高,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B亚单位ctxB——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 致病机制 鞭毛、菌毛及其他毒力因子 鞭毛 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菌毛 细菌定居于小肠所必须的因子 其他毒力因子 O139群还有多糖荚膜和特殊的LPS毒性决定簇 所致疾病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感染剂量:108个(胃酸低时,103~105个) 传播方式:粪-口途径(细菌污染水源或食物) 特点:感染限于肠道,细菌不入血 霍乱 临床表现: 剧烈的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引起低容量性休克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免疫性 免疫力牢固,再感染少见 保护性免疫的基础:肠道局部黏膜免疫 O1群与O139群之间无交叉保护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粪便、肛拭 水样(流行病学调查) 直接镜检 涂片见G-弧菌 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 分离培养 碱性蛋白胨水、碱性平板、血平板或TCBS培养基 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 预防 水源和食品的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生食贝壳类海产品 O1群死菌苗 治疗 关键: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抗生素 防治原则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V. parahemolyticus 副溶血性弧菌于1950年首次由一次日本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广泛生存近岸海水和鱼贝类等食物中,我国华东沿海该菌的检出率为57.4%~66.5%,尤以夏秋季较高。海产鱼虾的带菌率平均为45%~48%,夏季可高达90%。腌制的鱼贝类带菌率也可达42.4%。 生物学性状 嗜盐(halophilic):在培养基中以含3.5%的NaCl最为适宜。 不耐热,不耐酸(1%醋酸,50%食醋1分钟死亡)。 致病菌有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 致病性与免疫性 食物中毒 经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传播。 潜伏期5~72小时,可从自限性腹泻至中度霍乱样病症。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与治疗 诊断 标本:粪便、肛拭、剩余食物 分离培养:SS平板或嗜盐菌选择平板 嗜盐性试验或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 治疗 抗生素 复习思考题 哪些霍乱弧菌可以引起霍乱? 霍乱是如何传播的?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如何?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可以引起何种疾病?如何预防? Vibrio 弧菌属 V. cholerae 霍乱弧菌 V. paraheomlyticus 副溶血性弧菌 Cholera toxin 霍乱肠毒素 Kanagawa phenomenon 神奈川现象 关键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