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普九”时代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归因分析.docVIP

后“普九”时代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归因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普九”时代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归因分析   后“普九”时代,农村初中生的“隐性辍学”现象不容忽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和梳理,发现其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既有教育外部因素,也有教育内部因素,主要有社会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及个体方面四大因素。   隐性辍学 农村初中生 社会 学校 家庭 个体   后“普九”时代,辍学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隐性辍学”现象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课题组承担“河南省农村初中隐性辍学调查研究”项目,对样本县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危害不容忽视的“隐性辍学”现象在农村初中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地存在,而且呈上升趋势[1]。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和梳理,探索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普九”成果,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一、影响农村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的归因分析   课题组研究发现,这些年来,农村初中生中隐性辍学人数呈现出居高不下的趋势,隐性辍学率平均超过5%,有的学校达到近15%,甚至最极端的学校将近30%,这一现象是我们教育界人士不愿意看到的。在对调查研究所得资料进行理性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探寻农村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的影响因素,课题组认为主要有社会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及个体方面四大因素。   1.社会方面   (1)新“读书无望论”观念盛行   根据调查研究,经济因素已经不再是农村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的头号原因,而新“读书无望论”取代“读书无用论”成为导致隐性辍学的主要因素。国人大多认可知识的价值,甚至把教育上的投入当做一种投资。但是与计划经济时代接受教育可以获得好工作相比,社会转型时期,就业的巨大压力,社会的强烈竞争等使通过教育投资取得向上流动的希望趋于渺茫,导致对于教育上投资的预期回报率不断降低,对教育价值的功利主义导致放弃教育。   (2)经济浪潮冲击学校教育   伴随着社会转型,农村人员谋生方式的转变成为必然,周边人员外出打工,或者参加出国劳务等短期获利现象对农村初中在校生刺激很大,较为枯燥的学习生活与“外面精彩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使得部分学生盲目效仿而离开校园。而且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中农业和工业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其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并不高,在短视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农村家长对于辍学打工的农村初中生多采取默许态度,诱使部分在校读书的学生隐性辍学。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我国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均衡,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巨大。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起点低,教育环境差,占有的教育资源薄弱,却要面临同样的选拔性中考和高考,农村学生在中考和高考竞争中,显然是处于劣势的,造成农村大多数孩子求学希望渺茫。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农村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绝对优势根本不明显,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什么性质上的差异。因此,农村中的一些孩子,义务教育中途扔下书包,另谋生活,导致隐性辍学率城乡差异显著。   (4)“官本位”思想影响深远   封建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影响深远,官僚主义依然屡见不鲜,为了“乌纱帽”和政绩工程,部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隐性辍学情况存在忽视或者隐瞒现象。学年初,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等进行义务教育相关宣传动员工作,并统计入学率、辍学率等数据上报主管部门,但缺乏进一步追踪和动态监管。上级主管部门则疏于调查和督导,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隐性辍学率”的攀高。   (5)各种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信息化时代,青少年对于外部社会的认知大多依靠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而这些媒体都是城市化中心取向的。又加上近年拜金主义的抬头,各种大众传媒宣传充斥着物质文化、享乐主义等。大众传媒中奢华的生活景象与压抑的校园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早早进入社会“闯荡”,就成了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的愿望。   (6)相关法律界定模糊   我国在《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政府、社会各界、家庭和学校都有保障每个适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表面上看来是控辍人人有责,实际上却是控辍政策执行主体缺位,彼此之间没有明细具体的责任界限[2]。而且我国较早就针对辍学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条例,但是其强制力度较弱。再加上一直以来公民法律教育薄弱,法律宣传不够,从而造成学生事实上的隐性辍学。   2.家庭方面   (1)家长对教育信心下降   由于“读书无能论”的抬头,一些家长看到,同是外出打工,小学毕业生并不比高中毕业生有明显劣势,甚至即使是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有的家庭不愿意承担风险供孩子读书。   (2)部分家庭经济困难   近年来,国民经济状况有所改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仍有部分家庭相当贫困。虽然中学阶段花费并不多,但贫困家庭仍无力顾及,便不得不牺牲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3)家长法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