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突破在同课异构范式中实现教学力提升.docVIP

反思与突破在同课异构范式中实现教学力提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思与突破在同课异构范式中实现教学力提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实践推动了“同课异构”这一教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国际教师教育主旋律的背景下,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得到了多方的肯定。对于教师来说,要实现教学反思促进其专业发展的目的,还需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方法和规律。为此,文章结合具体的实例探索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同课异构 教学反思 教学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93   “同课异构”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无论是在同校的学科组内,还是在各省市的优课评比活动中,这种形式都在贴近教学实际的同时引领着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笔者有幸一年内在市级优课评比与专业共同体展示中执教同一课,在同课异构中实现了自我教学力提升。   异构的课题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以下简称为《对峙》),这是一个内容跨度大、历史事件丰富、革命史观浓厚的课题,在两次公开执教该课的过程中,由于笔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设计,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一教国共十年,确定主线,化繁为简   新课改后呈现在人教版高中必修1中的专题头绪多、内容庞杂,仅《对峙》一课就涉及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长征等诸多史实要点,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异常突出。在常态课教学时,笔者总是习惯于按照教材的固有编排,以南昌起义、土地革命与红军长征作为教学的三个环节,重点分析这几个知识点。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他们已经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对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单纯的讲解对他们来说是相对乏味的。那么,如何处理好内容多、课时紧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在评优课上,笔者曾经尝试从主线出发整合精简教学内容。研读课标后,笔者将教学任务确定为“了解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曲折。”为此,笔者围绕“中国式革命道路”这个主题,从逻辑上理解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在联系,并将之归到对“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寻找、实践、继续探索之中。第一子目紧紧抓住“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这一结论,围绕南昌起义使中共认识到当时必须使用武装斗争的形式才能适应中国国情取得革命胜利这一线索,引导学生从原因、经过及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证。第二子目通过对以土地革命为核心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的了解,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经过初步实践证明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第三子目通过对中国式革命道路艰巨性的认知,理解革命道路继续探索的必要性。通过分享令人感动的长征小故事开展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革命理论需要不断丰富与完善,才能切实发挥指导作用。   同时笔者以此作为切入点,合理增删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笔者精选视频导入、史料过渡,在学生初步得出这样的认识之后,再以综合探究的形式总结升华,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式让学生更加贴近了历史,更能自主学习与思考,展现动态生成的学生智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环节二与环节三之间的衔接,仍让人感觉生硬。由于比赛时间与所给材料有限制,笔者并没有能就此问题作拓展。课后也有学生指出,既然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为什么后来又出现红军被迫长征的局面。由此可见,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定为本课主线,从逻辑关系来看并不十分严密,而学生显然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   二、二教国共十年,精选史料,培养思辨能力   评优课结束一年后的专业共同体读书会成立大会上,笔者在市教研员的要求下再次执教该课。由于有了充足的备课时间,笔者便试图针对评优课后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探索,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一些更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更利于他们理解的改变。   1.优化问题设计,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在重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尝试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习这一课我想解决哪些疑问?哪些问题我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我现在还解决不了,需要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仔细研读教材并联系初高中相关知识之后笔者进行如下预设:1.共产党选择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原因。2.共产党选择农村作为根据地的原因。3.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指导下革命依然遭遇挫折的原因。4.红军长征胜利与革命新局面形成之间的关系。   其中,第1、2个问题可以由学生自主解决,第3、4个问题尚需补充相关材料。在查找资料时笔者发现,在共产国际的文献中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共领导的苏维埃   革命阶段。基于此,笔者决定采用“了解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