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解除热点及难点分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合同解除热点及难点分析;医疗期的概念; ; ;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40条第一项); ; ; ;;;;;真实案例:刘伶俐老师案;;; ; ;? 员工旷工多少天单位能够解除劳动合同? 2天? 3天? 5天? 7天? 15天? 15个工作日? ;?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八条,该条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 可惜,该《条例》于2008年被废止。; 【案例一】 ? 某县烟草专卖局以员工袁某连续旷工两日,严重违反某公司规章制度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袁某不服提出劳动仲裁。 单位提交如下证据: 1、2010年12月《考勤月报表》,证实袁某兴在2010年12??15日起连续旷工超过两天。 2、《肇庆市烟草行业员工奖惩制度》(经肇庆市烟草专卖局(某公司)第五届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3、该奖惩制度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标准为“处以记过处分后仍再犯者;或旷工两天及以上者”。 ?仲裁、一审、二审、再审 ; 【案例一】 问题来了: 1、如果单位对旷工问题无任何规定,但员工确实存在连续旷工行为,可以解雇吗? ; 【案例二】 2015年10月8日,付某入职某公司从事后勤岗位,试用期为6个月2015年10月13日,付某请病假一天。2015年10月21日,付某请病假二天,被医院诊断为“怀孕6周”。10月26日,付某请病假五天。2015年11月4日,付某请病假二天。2015年11月6日至11月16日,付某因孕期反应请病假住院治疗,付某要求继续调理休息两周。 2015年11月16日,公司向付某送达《不予录用通知》,“您好,根据我们对您的综合评估,决定对您不予录用,本决定自2015年11月16日生效,特此通知。”同日,公司支付付某工资2867.88元。 付某认为公司违法解雇,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仲裁 一审 二审; 【案例三 如何识别虚假病假】 张某2008年入职甲公司,2015年03月怀孕。10月15日,张某向公司提交医院出具的《病假建议书》,申请10月16日至12月31日休病假,并自10月16日起便没有上班。 ? 公司发现《病假建议书》上有两种不同颜色和不同笔迹的字体。后公司派员工到医院医务科进行查证,发现该《病假建议书》并非医院的医生签发,但医院不出具相关证明。公司要求张某补正病假材料的函,张某未回应。 公司认为,在2015年10月22日起至11月30日期间应当被认定为旷工而非病假。并于2015年11月30日,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并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快递给张某。 张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违法支付解除合同经济赔偿金。 ? 仲裁: 一审: 二审:; 【案例三 如何识别虚假病假】 该案可谓一波三折: 1、一审,单位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 2、二审,单位继续申请法院调查取证,获准许 3、法院调查取证取得如下结果: 医院复函法院:经调查,上述《病假建议书》存根记录为“病假:10月16日至10月22日”。 ; 【案例三 如何识别虚假病假】 用人单位在本案中值得借鉴之处: 1、仔细辨认病假条细节; 2、《员工手册》约定较为完善; 3、坚决执着地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用人单位在本案中的不足: 1、要求对方补正请假材料的快递未注明内容,好在…… 2、送达相应法律文书不及时 ; 【案例三 如何识别虚假病假之对策】 1、加强职业敏感度、重视细节; 2、了解医院的看病流程; 3、卫计委网站查询:/ ; 4、据说淘宝上有人“贩卖”病假条; 5、发现可疑情况去医院了解情况; 6、可去医政科投诉个别医生; 7、也可去卫计委投诉医院; 8、要求法院调查取证。 ; 【案例四 企业规章制度的边界】 甲是某公司员工,2016年12月6日,甲受公司指派,驾驶公司汽车,行使至某交叉口,撞倒骑自行车的乙,致乙当场死亡。 交警做出事故认定,乙负事故主要责任,甲负次要责任。之后公司与受害者家属达成事故赔偿协议,并以单位规章制度规定为依据,让甲承担交强险赔偿款之外的21万元。甲无奈支付了上述款项。 甲认为其驾驶车辆系职务行为,因此造成他人伤害应由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公司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违法。诉至法院,要求公司返还甲支付的交通事故赔偿款21万。 ; 【案例四 企业规章制度的边界】 公司观点: 1、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很清楚、此种情况下由本人承担责任; 2、甲超出规定试车路线开车,发生交通事故。其行为严重违法,且存在明显故意或重大过失; 3、对上述两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了审议; 4、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