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弓弩杂谈之一
在我国传说中,黄帝命属下“做弓矢”,而实际上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石箭头确定为距今28130±1330年前,发现于山西朔县峙峪村,时间早于黄帝所处的农业文明时期。很显然,人类是先学会狩猎,然后发展的农业。这枚箭头在世界上,如果不是最早的,也是最早的之一(考古界大体认定非洲发明弓箭的时间是2~3万年前,而欧洲是1.8万年前),就考古的实物来讲,中国黄河流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弓箭的地区。中国古代神话里还有“羿射九日”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羿被贬到人间,成了东夷族的首领,历史上武力强横的东夷族其首领也叫后羿,在这个人身上传说与历史的界限已经模糊了。东夷族活动范围是今山东、苏北一带,与中原农耕民族多有接触,古史中讲到有一位夏王“杼”专门为了应付东方民族的箭矢而发明了“甲”。虽然古史书并不代表真实,但是以渔猎为生的东夷族善于射箭,却是历史上的事实,而且似乎给当时的中原部族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象。
讲到东夷族,不妨也对中国的北方民族做一个说明。东夷与后世所谓北狄在地域上相连接,在文化上也有交流。东夷较早融八中原农耕文化,而以游牧为业的北狄,则发展成了后世中国历史上诸多的北方少数民族。到东周末年战国时期,北方诸族融合统一成匈奴和东胡两大部族,再加上辽宁、吉林一带的肃慎族,至此,让历代中原王朝头疼不已的北方民族已经全数登场。匈奴活跃漠北500年,威胁秦汉两朝。匈奴没落后,继之以起的突厥是匈奴在文化和血缘上的直接继承者。而契丹大辽以及威震东西的蒙古元朝都属于东胡系统,还有肃慎直系后裔的女真金和满清,都曾在中国的历史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几乎所有汉族史书中描述这些民族时,都会有这样的评语:“善骑射”、“娴弓马”,以他们为代表的北方诸民族以骑兵之威、弓箭之利争夺天下,让一朝朝一代代的中原王朝疲惫不堪,也为中华民族加入了强悍的血液。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作为兵器的戈消亡了,戟消亡了,剑也一度没落,矛和刀也不断改变着形制适应着战争的发展,而中国的传统弓弩却是一直长盛不衰。
弩是弓的近亲,虽然在我国“弓弩”并称,但在其他国家的情况却未必如此。弓是冷兵器时代世界上众多国家民族都有的,弩却是一家独大,中国差不多是世界上唯一个将弩这种兵器发展到极致的国家。中国的弩起源于何时?三国谯周说“黄帝作弩”,这显然是托古:《吴越春秋》说“弩源于弓,弓生于弹”,就道明了弩、弓、弹(弹弓)三者之间的渊源关系,这是比较科学的说法。弩是横弓着臂,弩臂后部装有挂弦、发射、瞄准的装置――弩机。最新的记录表明,中国最早的弩残件出土于山东青州,那件石弩被判定为3000多年前的作品。中国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大量装备部队,秦汉时已经成为了王朝军队中装备数量最大的武器,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些大型弩,经过唐代进一步发展,在宋朝达到辉煌灿烂的顶峰,此后逐渐没落。
现在的史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弓弩有两个关键点是必然提及的:周代《考工记》和孔子“六艺”说。《考工记》中“弓人”和“矢人”两部分详细记载了当时弓和箭的制造工艺,两千多年中,弓箭匠人一直奉之为皋规。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成都“长兴”弓铺和现在中国硕果仅存的“聚元号”弓铺,按传统工艺制造弓箭,除了一些称呼上的不同,他们的具体制造工艺仍不脱《考工记》的规矩。孔子作为儒家鼻祖,他的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非常之大,他提出君子“六艺”作为必修技艺,其中一项是射,“孔子复周礼”,而周代以能射者为尊,“射”甚至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为“贤”的标准。此时的射在军事意义之外还是一种礼仪,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在《礼》中对射礼做了详细的规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的士人们都以射箭为摆设的,在民风尚武的唐朝,有一位进士薛公达曾经在凤翔军中做幕僚。一次军中比射,当时箭靶有一百数十尺远,军人都没射中,而这位读书人“射三发,连三中,的坏不可复射”,靶子都射坏了。他死后,韩愈把这件事写进他的墓志铭中,引为一生豪事。
我们说到蒙古弓或者清弓等中国传统的弓,一般都会描述它为“双曲反弯复合弓”,这就涉及到对各种各样的弓的分类。
弓按弓体材料分有单体弓和复合弓。单体弓就是只用单一材料制作成弓体,人类最早的弓都是单体弓。复合弓的弓体则由许多种材料构成,成熟形式的复合弓大多是由竹/木、动物肌腱、角/骨制作。大约在商朝,中国的弓就进入了复合弓的时代。在工艺发展的过程中,单体弓并非直接发展为成熟的复合弓,最开始的作法是将几种力学特性不同的竹木材料贴合到一起,用以改善弓体的性能,英国学者Pitt-Rivers将这类弓称之为加强弓或者更为形象的叠片弓。日本传统弓就是典型的加强弓,可以由二、三、四或者五根木料叠合加强成弓体,最甚者,现在日本弓道馆常见的弓胎弓可以由八、九根木条加强而成。
欧洲最著名的单兵用弓非英国长弓莫属,这是标准的单体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