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政策回顾与思考.docVIP

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政策回顾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政策回顾与思考

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政策回顾与思考   [摘 要]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性质和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目标的界定却是一致的,然而不同阶段的公益性政策的实施效果却有很大差异。通过对公益性政策的回顾与梳理,提出加强监控与协调,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财政补偿思路。   [关键词]公立医疗机构 公益性政策 政策思考   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 XJEDU2006I51   作者简介:王海燕(1973-),女,汉族,四川人,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会计、非营利组织理财。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近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明确的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强调 “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要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然而纵观我国公共财政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扶持和推动,曾在计划经济时期,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保证了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在实行市场主导型模式后,公共医疗服务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瓶颈和问题,卫生健康指标的改善程度反而明显不如改革开放前。那么如何基于陈竺部长提出的总体目标,制定出能进一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的财政扶持政策,坚持公共医疗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是本文基于对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体现公益性的相关政策的回顾与梳理基础上,提出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立医疗机构财政政策的改革思路与想法。      一、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政策回顾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在不同阶段适应不同的经济体制,实行了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不同的模式。在不同的主导模式下,相关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和对公共医疗服务的推动作用是不同的。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   在计划经济时期,与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实行了政府主导型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政府对医疗卫生负有完全责任。政府以全国GDP3%左右的投入,统一规划、有效组织、合理安排,将公共医疗卫生重点长期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上,使国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各种烈性传染病被完全消灭或基本消灭,法定报告的发病率迅速下降,多种地方病和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人群发病率大幅降低,人均期望寿命显著增长。195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35岁,比当时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50岁低15岁;到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8岁,比同时期的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3岁高5岁。   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关系人民生活改善和健康水平提高的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医疗服务机构定位于公益目标,形成了较好的地域性分工协作关系,通过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水平虽低但覆盖面广的医疗费用保障机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卫生健康指标明显处于较高水平,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被国际上评价为是发展中国家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典范。这一时期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管理上较好的发挥了主导作用,经济增长和卫生健康相结合,使当时居民的实际物质生活质量高于中国当时的人均GDP水平。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政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1992年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市场机制直接渗透医疗卫生领域,我国开始实行市场主导型医疗卫生模式。   1.相关政策。   197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并强调了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政策的出台首先确立了医疗服务具有“公共品”性质,其次明确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方面的部分筹资和管理责任,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了医疗卫生领域。   1998年,《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提出,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明确了医院可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疗费科目余额的3%-5%计提坏帐准备,用于冲销病人医疗欠费。同时,按照《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确定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是政府对医院公益性责任最明确的表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